第一百八十章 名传四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次《万历十五年》的发行事宜,就是委托这家公司代理发行。


     首印发行一万册,只在米国各大城市才能见到,平均下来,每个城市的发行量还不足1000册。


     相比畅销作品的销量动辄以数十万计。《万历十五年》那一万册的首印量,显得少的可怜,可对于在欧美没多大名气的楚才浩而言,这种情况实属于正常。


     旧金山,隆国书刊社总部。


     一位黄皮肤黑头发的女秘书秘书急匆匆地敲开办公室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板,好几个城市的经销商都发电报来告知缺货,《万历十五年》需要加印。”


     “把名单给我。”霍建国说。


     霍建国仔细的研究下名单,发现缺货的都是教育发达的城市,比如周边有常青藤大学和着名高中,看来《万历十五年》很受知识分子欢迎。


     特别是休斯顿这种学校众多的大城市,辖区内教育机构众多,高级知识分子也不少,1000册的铺货量不到几天就快要卖完了。


     霍建国想了想,思考了一会,说:“再印五万册!”


     “五万册?”女秘书吃惊道,“太多了吧,万一卖不完怎么办?”


     霍建国笑道:“照现在这种情况来看,只不过是积压一段时间,慢慢卖肯定能够卖完的。另外,你要知道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收益,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只考虑收益。”


     女秘书听后若有所思,了然的点了点头。


     就这样,加印的5万册《万历十五年》迅速补货,购买者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在校学生和历史爱好者。


     至于普通米国人,他们大多数人连米国在世界地图上的地理方位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会对这种描写别国历史的学术着作感兴趣,哪怕《万历十五年》已经写得够通俗易懂了。


     《万历十五年》之所以引起轰动,正是因为它走上层精英路线,美国各种学者教授,许多都购买阅读了这本书。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议员们、还有政客,见学者都爱读《万历十五年》,这段时间谈论的话题也是这本书,不管是附庸风雅,还是真对这段历史感兴趣,跟着看准没错,要不然插话都插不上去。


     米国西部地区销量状况良好,其他地区的书店见状迅速跟进。


     让女秘书认为卖不完的五万本,当月来临,就不得不再次紧急进行加印,6万本总加印量月底几乎销售一空。


     接着这股东风,《万历十五年》正式杀进全美月畅销榜前20位,同样也是唯一一本以严肃文学杀进榜单的书籍。


     可惜在米国卖出9万册以后,日销量明显下滑,到后期几乎卖不动了。


     相比商业作品的稳定性,《万历十五年》无疑差了很多。


     不过作为学术着作,也用不着跟那些商业作品比较,它的寿命比商业作品要漫长的多,每年都会有学生和学者为它掏钱。


     即便如今只卖了不到10万册,不管是在米国、还是隆国都完全不能称之为“畅销书”,甚至对比楚才浩以往的成绩来说,简直就能用寒酸来形容,但《万历十五年》还是在国内引发轰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