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千亿产业,说送就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奖金,剩下的先不要入远星科技的账。”

    姜忆愣了一下,这笔钱如果不入账,那放在哪里?离岸公司的账户虽然安全,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天恒的生产园区,我们已经拿到手了吧。”林墨继续说。

    “是的,所有手续都已办妥,随时可以接管。”

    “从做空收益里划出一部分,把园区尽快盘活,生产线的改造一定要快。”

    “我明白了。”姜忆应道,“我会让财务团队处理好,保证资金链的绝对安全。”

    “还有。”林墨补充了一句。

    “天恒的工人,不能让他们停工太久。”

    “你尽快安排人手进驻园区,安抚人心,最快速度恢复生产。”

    姜忆的眉头轻轻皱了一下。

    她提醒道:“林董,按照孙工的初步方案,生产线的改造至少需要一个月。”

    “这期间,工厂无法开工,但我们依然要支付数千名工人的薪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从成本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先辞退大部分工人,只留下核心的技术人员,等改造完成后再重新招聘。”

    这是最符合商业逻辑的常规操作。

    “不。”林墨直接否定了这个提议。

    “一个人都不许辞。”

    “不但不辞,还要给他们涨薪。”

    电话那头,姜忆的呼吸停顿了一瞬。

    “涨薪?”

    “没错。”林墨的语气很随意,“先涨薪百分之五十吧。另外,调整一下工作制度,取消所有强制加班,改成标准的八小时工作制,想加班的给加班费。”

    姜忆握着手机,感觉自己的思路有些跟不上林墨的节奏。

    她快速在脑中计算了一下。

    天恒能源城南工业园,满编状态下有超过五千名员工。

    如果全部采用八小时工作制,那必须增加员工数量,而且还涨薪百分之五十,人力成本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林董。”姜忆的声音有些干涩,“如果这样做,我们‘A系列’电池的生产成本,会比原计划高出至少百分之四十。”

    “我们的价格优势,会荡然无存。”

    她试图用最理性的数据,来让这位年轻的董事长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

    “价格优势?”林墨反问了一句,“我们什么时候需要那东西了?”

    姜忆彻底说不出话了。

    一家企业,不追求成本控制和价格优势,那还怎么在市场上竞争?

    “就算是弱化版的远星A系列,性能也足以碾压市面上所有的动力电池。”

    林墨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平静却清晰。

    “既然是碾压,我们为什么要自降身价,去跟那些注定要被淘汰的产品拼价格?”

    姜忆好像明白了。

    林墨的思维方式,从来就不是和别人“竞争”。

    而是“制定规则”。

    “那……您的意思是?”姜忆试探着问。

    “把电池卖贵点,覆盖掉我们所有的成本,并且还能有足够的利润。”

    林墨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

    “那些新能源车企会自己算账。”

    “是继续用那些便宜但续航短、充电慢、还可能自燃的旧电池,还是换上我们的电池,让他们的汽车产品力直接提升一个档次。”

    “市场会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