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教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便是一斗田;某地以田地出产计算,一块产三石谷的田,便是三石田。

    “还有些地方,用的是‘亩’却不是‘亩’,而是指那块地能征收的税。一块地能征粮三升就是一‘亩’上田,能征粮二升便是一‘亩’中田。

    “大同社却不做糊涂账,是以重定亩制,又在‘亩’之外另设一个‘标准亩’。‘亩’用以确切地计算大同社的耕地,‘标准亩’则与租粮及分田等事挂钩。

    “大同社的新亩与农业生产无关,是以不再以‘二百四十步为亩’,而是根据新丈,定为一百平方新丈。

    “所谓新丈,指光在一秒内走过的距离除以一亿的长度。此事万分复杂,你们现下只需死记住这条知识。

    “此规定下,一新丈约为原本的九尺三寸六分八厘,是以一新亩约为原本的一亩四分六厘。由此换算,一新亩中田能产二石九斗多稻谷,约整后即为三石。

    “一标准亩,现下便等同于一新亩中田。”

    林巧月顿了顿,留给孩子们一段思考时间后问道,“你们有甚么不懂尽管问,以上我说的,都是会考的。”

    提问是没人会提问的,尽管胡铁云骂了几句,仍旧没人举手。

    林巧月继续说道,“田亩制度和农庄制度,是常识考试的重点。你们这般有自信,我便继续往下说了。

    “农庄除分与庄户的田外,还有公佃田,现下每个农庄分得一百新亩。顾名思义,公佃田归属所有庄户,其收益缴纳租粮后一部分储存,一部分按工分下发。

    “工分你们应该懂,便与你们的学分类似。庄户在公佃田劳作便能获得工分,工分不但能换来粮食,往后有甚么好事,也是按工分多少来分先后的。

    “此外,若非灾年等不可抗力因素,公佃田出产若连续两年或累计五年低于社里规定,便会视情况收回部分或全部。”

    林巧月一面说,一面领着众人走上土路,往挨近檀江的义江农庄走去。

    杨文煊总强调什么“素质教育”。林巧月和胡铁云不太懂,只明白是不要读死书。

    所以常识课很多时候都在学堂外学习,并且经常让学生们自己去看、去问。

    这节课讲农庄,还会涉及到义江堂,她们便把孩子们带到义江农庄这边,让孩子们亲自接触庄户。

    义江农庄的管事张升见到他们过来,如临大敌,战战兢兢地将他们请进村里。

    “社长真真是活菩萨!分给我们田,又给了粮,不准外人欺负我们,让我们轮流做管事,天下没有这般好的人了!”

    张升说到动情处抹了眼泪。

    邵阳县的佃户,租种主家的田土后,可不是主家给你粮,而是你得送银子给主家,本地称作“进庄礼”。

    不但如此,此时主家视佃户为私奴,随意打骂使唤更是寻常景象,经常有主家让佃户替自己服役却不给一分钱。

    更要命的是,很多地主收六成乃至七成租,五成已算大大的良心。收租粮时,主家玩弄税吏那套手段也是炉火纯青,大小斗都算稀松平常。

    对此林巧月和胡铁云唏嘘不已,孩子们也颇有感触,毕竟都是农户出身,没过几天好日子。

    张升说,“我们只希望这辈子都能做大同社的佃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