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亩产千的秘密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r />     刘彻一下子没有了掣肘。

    br/gt;他做人做事喜欢向前看,很少往后看。那些故人也从不想起。

    但此时,他却忽然回忆起了和窦太后相处的一些场景。

    刘彻已经不是那个十几岁刚登基的年轻人,一切事情也能够想得更清楚更透彻。

    当时朝中重臣皆是黄老学说的拥护者,如果不是祖母忽然亲自出手教训了他一下,那重臣们的反应是什么还真说不定。自己这皇位是否还能踏实坐下去,也难说。

    刘彻心绪复杂。

    最后,他彻饮了一杯酒。

    而在洛阳。

    武则天让宫人取来笔墨,亲自书写那句诗: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龙飞凤舞,一笔到底。

    “好诗!”她将毛笔掷在桌上,很是喜欢,准备把这诗挂在自己的寝殿内。

    【但均田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走向没落,实行不下去了。因为他的核心是不触及地主阶级原有的土地,而是收归荒地,开拓更多的田地来分给百姓。但是当唐朝中期之后的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越来越多,荒地越来越少,朝廷也就无田可均了。】

    【于是,到了宋朝。】

    【啊,与众不同的宋朝,连土地政策都如此的与众不同。】

    【宋朝开国的时候,大量的土地都已经被世家豪族们占了,赵匡胤大概是想着反正均田制也搞不下去了,那不如我就反其道而行之。土地兼并制止不了,那就不制止了嘛,土地制度不好搞,那我就不搞了嘛。】

    天幕上出现了赵匡胤的Q版小人。

    小人的头顶上冒出可爱文字:#34;啊,朕真是一个小机灵鬼。#34;

    ……

    赢政:……

    刘彻……

    嘴巴里没吞进去的酒一下子就呛住了,一时之间咳个不停。

    赵匡胤原本就黑的脸简直如碳一样:……

    仙画,你想干嘛???

    天幕下的百姓们哈哈大笑起来。

    【所以,宋朝的土地制度就是#34;田制不立#34;以及#34;不抑兼并#34;。国家层面,不设立土地制度,另外,也不抑制土地兼并。实行土地买卖自由,你们只要有

    钱,爱买多少买多少。官府自己也买田,被称之为盲田。别说,在这样的搞法下,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虽然也很严重,到了后期的时候,#34;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已成俗,重禁不能止”,也引发过一些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但是呢,都不怎么成气候。而且这些起义军大多都会最后选择招安,说明他们对朝廷的认同度还是挺高的。】

    听到这里,赵匡胤点点头。

    嗯,看来这方面,他大宋做得还不错的。

    但一想,这大宋的皇帝早就变成他弟弟赵光义的后代了!

    赵光义现在还被他关在慎刑司呢。

    啐,晦气!

    等他迁都洛阳,以后的大宋肯定只会比这个大宋要好。

    而其他的帝王们,尤其是宋朝之前的帝王们都冒出一排排问号:???

    土地政策还能这样玩?

    难道真的是管多错多?

    仙画很快给了他们答案。

    【可以说,土地兼并并不是当时的内部主要矛盾,重税才是。】

    【这还真就奇怪了,难道朝廷不管不顾,放任自由,反倒效果还要更好?】

    【其实不是的,宋朝的社会情况与前朝不一样。】

    【首先,因为各种农学经验和良种的累积,宋朝的亩产已经比前面的朝代提高很多了,熟田的面积也更多,农业相对发达不少。一亩地养活的人更多。还有就是,宋朝不抑商,民间商业和小手工业发达。就像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宋朝的儒生们去赶考,都得带上几船货物顺便卖一卖。农民可以养活自己的手段更多,不种地还能去开个家庭小作坊,做个小买卖什么的,对土地的依赖性也就更低。】

    汴梁的码头,因为来往的商船太多,都将宽阔的河道堵塞了。

    码头上的力工正在来来往往的将船上的活物卸下来,商人和书生们从客船上下来,又有不少的货郎穿梭其中。

    而沐梁城中,沿着河道有开店营业的,也有在街边支了摊子卖吃食卖菜等,更有各种的街头杂耍。

    的确是商业繁华之盛景。

    【而且朝廷也并不是全无作为,赵匡胤鼓励全国开荒,有赋税减免措施;另外如果你从其他行业转过来成为农民,那还有奖励。另外,官府的官田也会出租给农

    民耕种。】

    【另外,宋朝与金还有蒙古之间的外部矛盾更尖锐,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自己国内矛盾。宋理宗时期,有大臣上疏”“豪强兼并之患,至今日而极”,“弱之肉,强之食,兼并监,民无以遂其生。”可见土地兼并已经导致了民不聊生。如果不是蒙古攻来,或许再过一些年,大宋也会和明朝一样,葬送在自己内部的农民起义浪潮中。】

    魏征摇头道:#34;看来这大宋的土地制度也不是全然的好。#34;

    在商业发达、社会繁华的时候,自然能够掩盖很多的问题。但只要万一商贸之业兼条,大量的农民又回不去田地,那就会是大问题!

    李世民好奇的问:“不知道后世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

    看仙画中之前提到的,后世的农业应该极为发达。

    其他的帝王和群臣们也都在心头浮现起这样的疑问。

    西周的井田制走不通,秦汉的授田制也貌似不行,均田制也被历史否决,而后世朝代更开放更自由的土地制度好像也有问题…

    那路小染生活的后世,他们又是怎么管理这偌大的耕地和农民的?

    【明清延续宋元的土地制度,明朝后期同样因为土地兼并严重,皇族外戚们齐上阵,士人阶级不纳税,原本就贫困的农民们不得不负担沉重的赋税,然后还要被权贵夺去自己的土地,导致民间□□不断。李自成振臂一呼,天下农民纷纷响应,最终攻入了北京城。】

    【明朝最后一位君主崇祯吊死在歪脖子树上。】

    厮杀之声响遍整个北京城。

    一抹血色残阳下,崇祯在太监王承恩的帮助下,将自己的冠冕取下,头发凌乱。

    一根白绫被挂在了煤山上的歪脖子树上。

    崇祯最后看了一眼煤山脚下的紫禁城,留下绝笔: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寇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④

    明朝。

    朱元璋重重的哼一声,狠狠的道:“窝襄废!”

    他开局一个碗就能打下这偌大的天下。

    他的子孙后代们有着那么高的起点,却最终将这大好江山给丢了。

    叫他如何不生气

    !

    朱元璋平复了一下心情,缓缓道:“还知道和江山共存亡,也不算太窝襄。”

    【对,他是#34;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34;,算是有骨气。但我原本以为,他是抵抗清朝军队的入侵,其实当时攻入北京城的是闯王军队,这支队伍的主力都是由被压榨被剥削的农民组成,那,就算他活该吧。因为本来,这也是他所代表的的皇室和官僚阶级给逼出来的。】

    【华夏古代的农民阶级,可以说是承受了最多的苦难!】

    路小柒是标准的00后,在她出生的年代,国家安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如火如荼,脱贫攻坚也都完成了阶段性的目标。

    她去过的农村说实话搞得都还不错。

    路小桨为了这个视频查阅了很多资料,她很难想象,古代农民们的生活居然是这样的。

    因此,她的声音变得无比愤慨

    【之前说的唐朝诗人李绅还有一首诗,#3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死。”】

    【他们种出了无数的粮食,开垦了四海之内的荒地闲田,但自己依然被饿死。】

    【要粮食,让农民去种地。】

    【要修建各种工程,让农民们去服徭役。】

    【要打仗,从农民当中征兵。】

    【要赋税,让农民们出。】

    【我都想替他们问一句,他们欠你们的吗?】

    【就这样,权贵们最后还要夺走他们的田地,让他们失去唯一的依靠。】

    【上位者们在高处俯瞰,犹如老虎看向一只小小的蚂蚁,但他们可能不知道,一只蚂蚁的力量的确很微小,千万只上亿只蚂蚁组成的军团却可以让一头老虎在短短时间内变成一堆白骨。】

    【哎,要是古代的那些皇帝们言僚们能看到我这个视频的话,我只想说一声】

    【好好的做个人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