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来棠身着红色朝服,上衣下裳,身后的绶带随风扬起,整个人挺拔秀丽。她是武官,常年风吹日晒,皮肤有些粗粝,但却生机焕发。

    芳卿还没开口,来棠已经开门见山了。

    “令君可能不知道,霍将军生前曾救过我的命。”她噙着笑说:“所以见你有难,我不管怎样都不能袖手旁观。”

    芳卿一听霍成烨的名字就怔住了。

    “亡夫救过您的命?”

    “很多年前了。”来棠说:“那时我才刚入京,刚进军营。”

    来棠今年三十多岁的芳华,前半生却比芳卿更加曲折。

    进京前,她是一个判了死刑的阶下囚。不过按照大燕律法,判了死刑的案子都要从地方送进刑部校审。

    刑部看了,涂州女子来棠弑夫,人证物证俱在,杀人偿命,当地县令判得不错。然而,闻汝琴却指出犯人供词中另有隐情。

    原来,来棠十四岁就嫁了人,但丈夫是个恶鬼,喝醉了总是打人。她怀了孕也打,把孩子打没了。

    她挨了几年,终于有天忍不下去,提刀杀了那个男人。

    闻汝琴主张来棠非但不应判处死刑,还应该无罪释放。她的政敌都跳出来反对,说这个先例不能开,一时间吵什么的都有,“来棠案”立刻轰动朝野。

    来棠当时的名声很差,不仅因为她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还因为闻汝琴的政敌也拿她做筏子,使劲编排。

    因为她姓来,他们就说她是来俊臣的后代,留着生性残忍的血,长着蛇蝎般的心肠,狠毒不仁。

    这桩案子和芳卿的案子一样,本质上只是党派之争,借着案子互相抨击,争夺权力。但从结果上看,依然是好的。

    闻汝琴赢了,来棠被当天释放,还被收为闻府的侍女。

    后来,闻汝琴也是真的赏识来棠,遂将她遣往军营,希望她能建功立业。

    “可是太难了。行军打仗比我想象得艰苦,因为我的名声不好,所以军中的兵将也欺辱我。”来棠说起当年受的苦,嘴边还挂着淡笑:“战场上刀剑无眼,我很想顺势一死了之,还能留下一个为国捐躯的好名声,让人记得我是个好人。”

    芳卿安静地听着她娓娓道来。

    “一旦存了这样的心思,连求生的本能都失去了。”来棠离开回忆,深深望进芳卿的眼睛里,“是霍将军将我从刀口上救了下来。”

    长长的官道两边已经生了朦胧的绿意,两个女子站在和煦的春风里,都感受到了人间的一丝温暖。

    “霍将军说,我被丈夫毒打没死,遭乡邻欺凌唾骂没死,在大狱里受尽折磨没死,迢迢千里的进京路上也没死。

    “他说我历经了这么多苦难都活了下来,为了自己活了下来,现在怎么能为了别人的仇恨去死。能甘心吗。”

    芳卿还是静静地听着,不过眼眶无声地红了。

    “是啊,他怎么能那样死在了别人的仇恨里。”

    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是死得其所,将来流芳百世,受万民敬仰。

    可是大燕建朝的几十年里,一直在战火连绵中度过。到了本朝,无论国力还是军民之心,都经不起继续穷兵黩武,一意孤行。

    春秋无义战,已经到了不得不止戈兴仁的时候,但有人却为了一己私利,编织仇恨,煽动更多的将士走上战场。为了谎言杀戮、殉难,究竟是忠义,愚昧,还是可怜?

    霍成烨一直深知这些道理,可他明知荆山一役可能无关家国仇恨,却还是受命前去了。

    他不去,就是软弱、贪生怕死、卖国。

    “对不住。”来棠见到芳卿的红眼眶,马上改口:“郁令君,我的本意绝非让你想起伤心往事。”

    芳卿笑着摇了摇头:“无妨。”

    这些年,她时不时想起霍成烨的死,也扪心自问过,究竟是怀念他,还是怀念琴瑟和鸣的安稳生活。

    今日见了来棠,她的心里总算有了答案。

    芳卿又合袖朝来棠拜了一拜:“谢过来将军。”

    来棠笑了:“怎么还谢?”

    “这回是谢谢您告诉我这段往事。成烨离去的这五年,我时常后悔。直到方才看见眼前春意盎然,想的也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春天又到了,但我的夫君却再也回不来了。”

    芳卿的眼里仍含泪光,但是轻薄柔软的,甚至有些明亮。她由衷地说:

    “来将军这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不仅救我于困境,还让郁芳卿知道自己没有嫁错人,更没有爱错人。”

    世间之事都有因果。多亏了霍成烨救过来棠一命,又说了那一番话,才让来棠一直记在心里,然后有了今日的急人之困。

    当初结下这段缘的是他,最后却是她收到了善果。

    即使霍成烨已经不在人世,也还是在冥冥之中爱护着她。如此情深义重,她无论如何都无法辜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