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   她甚至在一处名为“珍奇楼”门店中的博古架上看到了西洋钟,造型奇特精致钟表时针刚好指向正午十二点,还有晃眼的鎏金水银镜,清楚映出美人面。

    这小小辖县,竟有比京城还稀罕的物件,不愧是“奇物在民间”。

    车马穿梭在热闹的聚商街,倒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江德这个地方,虽只是浞州的一方辖县,却因地理位置便利,吸引不少外商前来做生意,因而平日里人员往来纷杂,乔家这两辆朴实的马车着实引不起人们太大的注意力。

    只不过当乔宁掀开窗帘,好奇地探头往外瞧时有人无意间瞥见,车里乘载那妙龄小娘子长得真标致。

    乔宁放下帷帘,摸着脸蛋问杨氏:“娘,我脸上的黑粉脱落了么?”

    杨氏端详片刻:“没有呀,比你原来的肤色暗沉不少,这丫头,不仅穿胡服,发间装饰也一应不要,打扮得跟乡间丫头似的,你是要干嘛呀。”

    她那长相在京城一应大户人家都极其出众,更别说在江德县,若是不人为收敛些,怕是要惹出不必要的事端。

    因此这穿胡服、拢男髻、擦黑粉的“乡村风”打扮恰合时宜,反倒显得人精神利落了不少。

    乔宁暗自打定主意,往后定是要做生意赚银子的,在坊间行走就这么打扮。

    不待她答话,乔青坤先是说:“收敛一些也好,咱们此刻的处境确实应当低调,宁儿做得不错。”

    杨氏自是不会反驳家主,爱怜地抚摸乔宁的脑袋,只觉得这番变故着实苦了女儿。

    过了喧闹的聚商街,外面安静了不少,不知车马经过哪一处,竟幽静得连人声都听不到,反倒趁得鸟鸣清晰可闻。

    乔宁朝外看去,映入眼帘一排青色石墙,石墙内是大片竹林,吹过林梢唰唰作响,此地倒清雅至极。

    正想问这是何地,随着车马前行,视野中出现一处门庭,门上悬着一方匾额,书写着一方墨宝——德馨书院。

    原来是江德镇的书院,景致倒不错。

    乔宁想起父亲少时也为读书人,回身问道:“爹,您便是在这处书院念书么?”

    乔青坤却摇摇头:“不曾,当年乔家在江德算是富足,你祖父为我请了启蒙先生、讲经先生和八股先生,因而并没有念德馨书院。”

    乔宁愕然,看来当年乔家确实富足。

    只是在这等清雅的地方,与同窗书生相伴手执书卷,在翠竹下迎风而颂,岂不是一桩雅事?

    乔青坤却幽幽道:“这德馨书院做学问一般,十多年没出过进士,你祖父和为父自然不愿去。”

    乔宁:“……”

    难怪。

    车马已驶过书院大门,乔宁突然远远瞧见,门缝裂开,从中间挤出一个书生,东张西望发现门外没人后,又鬼鬼祟祟冲身后招招手,这般望风之下后面的人才敢出来。

    而后两人脸上带着阴谋得逞的喜悦,身手矫捷的猫儿似的,飞速朝聚商街去了。

    逃学……

    乔宁扯扯嘴角,这德馨书院的学生还真是……淘气,如何能出进士。

    车行至城中西南一隅,此处属于江德有钱人家的居住聚集地,乔家的东院和西院便在此处,两处均是三进三出的大院落。

    东院是乔宁祖父留下的宅子,西院则是堂亲家,往后长居江德,少不得和亲戚走动,等安顿下来自然是要携家眷拜会堂亲的。

    “十多年不曾回来,家中房屋不知是否需要翻修。”临近家门,杨氏似乎有些近乡情怯,喋喋唠叨着些话。

    “应是无妨。”乔青坤宽慰道,“老家房屋都是大青砖堆成,结实得很,即便有损坏也只是个别小地方,只需重新涂抹泥浆,且堂亲家一住几十年,房屋亦不曾损坏,证明无甚大碍,夫人放宽心便是。”

    乔宁则想到北城门那个修浮沤钉的沈老儿,长了一双灵活的巧手。

    车马在乔家东院门前停下,乔家三口相继从马车上下来,杨氏还在说这院落须得结结实实打扫上几天才能安心居住。

    等三人看到门前的景象,皆有些呆住,面面相觑起来。

    几十年不曾住人的院儿,按说该蛛网密布、落叶满地、杂草横生才是,可眼前的东院大门挂着引路灯笼,两侧的石狮子被擦得铮亮,门前还有小厮看门。

    不像被好心人打扫过,倒像来到了别人家门口。

    乔青坤再三确认是自家房屋没错,走上前去询问:“劳烦,这里可是住着人?”

    那小厮被问得莫名其妙,理所当然答:“你这问的什么话,当然住人了,这里住的可是乔县令的亲弟弟,你找乔老爷有何事?”

    乔青山的亲弟弟,那不就是乔青森,他家住西院,缘何住了这里?

    乔青坤沉声怒道:“我找甚的乔老爷,这里是我乔青坤的祖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