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府县生活1租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第四十一章


    从定了主到真的离开村,差不多一周时间。
http:///278658/



    田地抽签分了去。在村长和村中几位辈分高的叔公、叔伯立了字据,田还是黎家的田,只是借着大伙租,等六月旱田收成下来后,也是比照水田同样的章程来,只需每户种田的人家,不吝地里种的什,每年十一月农忙时,准备好两斗粮食就成。


    两斗四十斤。


    村里有花生、黄米、麦、稻米,二十亩田地,加起来一共八百斤。黎家一家三口,除了顾兆食量普通一些,黎大和黎周周两人饭量好,差不多一年主粮能吃这个数。


    外加上顾兆是廪生,入官学后,每年有四两银,每月三斗米粮。


    秀才取二十,划分三等,一等廪生,二等增生,三等附生。顾兆是康景五十年春的秀才,成绩第三,自然在一等廪生范围内。二三等是没有银的,除非头廪生考进举人,二等增补到一等额中。


    这都是有定数的。


    以顾兆才说一家人搬到府县生活,开支不算特别大。吃的上就省了,四两银供家里日常盐、油、醋、酱,衣料、炭火等开支,省省应该是够的。


    当然纸笔书籍是另外开支。


    总体来说,在府县日常是没什大问题。一家人在一起,省一些也比两地分居的好,反正顾兆是离不开老婆的。


    他不想异地恋。


    顾兆如今是在黎家册上,中了秀才,可以免五十亩粮税。他家就二十亩田,剩下三十亩,顾兆说看爹想给谁挂着。


    李桂花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到这个免粮税的消息,拿了东跑了过来,还是那一套老话,顾兆虽然入了黎家门,但也是顾家孩你从小是我带大的巴拉巴拉。


    “要免粮税,顾家的田就要归到黎家,我爹的籍册上,按照大历的田律来说,那顾家的田就是黎家的了,娘你这相信周周和爹,我是没想到,太感动了。”顾兆高兴,一副‘好啊好啊立刻办手续’的快乐模样。


    李桂花:……笑容凝固了。


    她家的田就成了黎大家的田了?


    那当然不成了。她连顾兆都信不过,嫁了人就是泼去的水,胳膊肘朝着黎家拐,在巴不得她挂到黎家册上,准时没按什好心。


    后来李桂花挂田主就罢了。


    剩下的三十亩田,给村长家挂了十亩,十亩给了当年借黎大银买旱田的叔公一家,剩下的给了黎二一家。


    村里人外,黎大竟然还给了他兄弟黎二,以是闹分了,见不由纷纷说黎大还是心软,念着血脉情的。黎二自听了,都没忍住眼眶红,当着黎大面叫了声大哥,狠狠抽了自一嘴巴,说以都是他瞎了狗眼的。


    至于是不是真念手足之情,当然不是了。黎大压根没往给黎二这层想,还是顾兆提了一下。


    给村长、叔公好说。古代农村家家户户根源深,村中村长、族长的执法权大多时候比县令还要实用,毕竟村里几辈人能一个去府县敲鼓告状,这都算是奇闻了。


    他们家一走,农籍还在村中,当然是要和村长辈分高的叔公交好。至于给黎二一家十亩,是了黎家声考虑。也是了他自。


    古代读书人声重要,尤其他还是个上门婿,说实话,在读书人中上门婿份视不耻的。当然顾兆没觉得。


    再加上黎家和三房生了仇结了怨,三房上头还有父母在,康景帝推崇孝道,如今他读书科举,要是再往升一升,三房撺掇黎老头老太来闹,起码村里人能证。


    不是黎大不孝父母,不睦手足,黎大对着黎二可是念着手足之情的。


    二十亩田,分了十户人家白占着便宜,自然是念着说着黎家的好话了。更别提还有肥料一法,顾书郎免费教,村中家家户户收成好了,这都是可见的天大的便宜。


    村中人情、声就是一门学问,不亏的。


    村中这些事宜是黎大和顾兆处理的,黎周周在家收拾东,像是衣物、铺盖、锅碗,相公的笔墨纸砚书籍,还有烤火用的两个炉等等。


    一回当然是拉不完的。


    因爹还在村里住两个多月,因锅碗等吃饭的家伙只带走了一部分,还给爹留了一份。铺盖也同样。


    骡车装的多,一家三口便靠走路过去,一路上累了,换一人上去坐回歇会,东沉,骡自然比空车时走的慢,要是顺利了两天就到,别卡着关城门就成,不然就得在外头『露』宿两晚了。


    家里那块善耕人家的匾额没带,就挂在黎家正屋堂屋里。


    就算黎家以后一家人都去了府县,长久不在村里,有些外来的宵小怕没那个胆敢闯府尊赠牌的人家。


    什都算好了,打点好了,这天天没亮,黎家一家人便赶着骡车门了。一天,村里送的都送过了,杏哥儿抱着元元过来的,两眼哭的红,说周周去府县是好事,以后就是府县人了。


    黎周周便说只是陪相公读书,籍册还没更变,还是坪村的人。


    “不一样,我总觉得你这一走以后就和我不一样了。”杏哥儿说不上来,但心底确实这想的。


    从小到大,他样样压着黎周周一头,同是哥儿,只差了半岁,还是堂兄弟,村里人只说他好,哪哪都好,到了后来,黎周周连跟他比都没得比。


    这样环境下,杏哥儿当然是傲气的了。可如今他觉得比不过黎周周了,以后怕是他连和黎周周提一起的资格都没有了。杏哥儿心里自然是闷了些时间,还和王石头闹了一回。


    王石头说你是不是嫌我是庄稼汉没啥本事。


    杏哥儿看男人嘴上说话横跟他吵,眼里却是难过,一下就明白过来了,他和黎周周比不得,男人也不该同别人比。


    便抱着王石头哭,说他心里就是酸黎周周,没瞧不起王石头。自家男人对他好,对他知心,杏哥儿还是知道的,他没怀元元时,婆母不喜欢他,老是说他,也是男人护着他的。


    他怀孕时想吃什,大冷天的,也是石头给他想着法找到的。


    这一说开,夫夫俩的感情倒是更好了。当然杏哥儿心底还是酸,不过知道自日重要,酸也没多大用处。


    走了两天,路上顺当,终于在府县城门关之到了。


    还是租的上次来时,离城门近的客栈,先租了两晚。


    店里小二一眼认黎家三人,因这位哥儿不同,生的高大,比他还高半头,不像是哥儿。倒是这位哥儿的相公,白白瘦瘦的模样俊秀,是个读书人,他还没见过这样好看的。


    如今看三人拉着骡车装着家伙什便多问了一句,得知书生考上了秀才,不由嘴甜笑呵呵道喜:“给顾相公道喜了。”


    秀才尊称一声相公,举人是老爷。


    小二这叫没错,不过顾兆听着怪怪的,岔开了话,“劳驾,你是本地人吗?我如今考上了学,不日进官学,一家人想在府县安顿下来,知道哪里租院,牙行是在哪?”


    “小的家住府县外的村,在这客栈做了店小二也有五六载了,来来回回的贩夫走卒见得多,您是问对人了。”店小二也热情,他是伺候人跑堂的,见多了人,很少见有书生尤其是秀才能这笑脸跟他们说话的。


    “咱们府县也好分,城门朝南开,这边贩夫走卒多,衙门在东边,您要进的官学在北边,边的话住的人多,做生的也多……”


    “牙行离这里不远就有一家,不过小的不建议去哪里,那家牙人多是跑生去衙门做登记跑腿的,您要是想选住的屋院,还是去边找。”


    小二说完了,送了热水就退下了。


    黎家三人洗漱洗漱,早早睡,第二天一人留在客栈看东,两人去租屋院找牙人。最终决定黎周周留下来看东,黎大赶着骡车带顾兆去。


    顾兆如今是秀才份,初来乍到陌生地方还是能用上一用。不然有的牙人瞧你是外乡来的,是老的是哥儿,虽说黎大材高大看着一力气也不老,但在府县之中,还能动手不成?


    这些牙人做中间人最会看人下菜了,诓骗个外乡人,租赁契书就能下坑骗你,告到府衙也不怕。


    就跟代大学生毕业租房差不多,很容易被黑心中介给骗了。


    如今倒不会骗你银钱不给你房,但嘴上应承说的好,可能给你介绍的房有麻烦,像是主家人事情多,或者邻里不成,再或者房屋背运等等。


    一大早,用了早饭,一家人一人一个大包喝着热水,垫吧垫吧不饿就成。黎周周送爹和相公门,说:“我就在客栈不去。”


    两人这才放心,赶紧走,早早办完事早早回。


    客栈老板瞧着有思,心想这哥儿模样不成,难不成还有人不开眼会占这个哥儿便宜不成?这对父担忧的也太多了。


    到了边顾兆找了本地人打听,很快找到牙行,简单客气说了下要求,对方一听顾兆是秀才,还是要入官学读书的,再说话时就老实了几分,也不敢『乱』来。


    “您想离这官学近,那院是有的,不贵价贵。”


    “多少?”顾兆问。


    “一年租金二十两银。”牙人开口,忙说:“不敢诓骗您的。”


    顾兆没『露』声『色』,问还有其他院没,能不能瞧瞧?我爹赶了骡车过来,咱们能亲自上门去看看吗?


    牙人自然应承好,还说您有骡车正好了,往日里看屋院都是用两条腿的,一家在东边一家在边,咱们府县大,就是光瞧屋院都要三四天,没准还碰不上心仪的。


    上了骡车便去看院。


    官学在北,占地还挺大,闹中取静,叫清平书院。然后便是胡同住宅区了,叫清平巷,这边根据牙人说住的都是读书人,有各地乡绅老爷买的院供家里孩读书的。


    不用想了,租不起。


    如果清平书院正中心,清平巷便是一环,辐『射』开来,最远走路十五分钟就能到官学。他们是在二环找,去了牙人说的二十两银的巷。


    “不是我夸,这座院风水好,头住在这儿的有两位中了举人,邻里邻居都是和睦人,您在瞧瞧这院,一进门先是五福照壁……”


    牙人夸也不是空口白牙的夸,院确实好,可能修葺过,门窗的漆都是八成新,还带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像是桌凳之类的。环境也是幽静,大白天的,箱里听不见什吵闹声。


    “有没有比这再偏远一些的?我喜欢家里热闹些的。”顾兆说。


    倒也不是喜欢热闹,主要是这儿贵。


    牙人闻弦知雅,乐呵呵说:“有,您要是瞧中了这边地段就成,还有一处,是远了些,走路去书院怕是要二刻多……”


    那就是半小时左右。


    就是坪村到东坪村距离。


    “不过您是读书,奔着大老爷去的,还是这处安静适合些,那处要糟嚷许多。”牙人嘴上说,见秀才不动,便锁了院门上了骡车,他算是瞧来了,这定院还是秀才定。


    赶车到底是快,还没到巷口,大街上先是高声叫嚷声。


    “您瞧,这边挨着街面,头是铺,后头是院,您是来读书的不是做生,这边租的院多是做小本买卖的,白日里吵杂,不是清静。”


    顾兆倒是觉得不错,有些市井烟火气,生活也方便,他家周周上街买个醋盐都方便??当然经验告诉他这边便宜。


    头是门面铺,骡车绕到后巷,吵杂声一下安静了许多。巷里还有一颗石榴树,这些住户的孩童便围着树玩,蹦蹦跳跳的热闹,瞧见赶骡车的生面孔便避让站在旁边瞧着。


    “到了。”牙人指着一户漆掉的斑驳的木门说,掏着钥匙开门,一边指着巷尾说:“您二位瞧着,巷尾有一口井,吃水洗衣打水都是在那儿买,不过咱们这屋不用,这屋院有口水井,不用花钱买水了。”


    顾兆听懂话里思,别瞧屋门破斑驳,可有水井一会报了价别说贵,贵有贵的道理。


    院倒是挺大的。因头是门面铺,他们进来的门那就是后院门,以推门进来一眼看的格局其实不怎漂亮,一侧角是茅厕,旁边是茅草搭的棚,任屋主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