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隐户现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啊!乐县令快坐下。”黄达能接着说。

    乐尧应声而坐:“这两千人居无定所,官府想要发救济粮帮忙建屋避寒,也有心无力。”

    黄达能和李东来:……敢情他们还帮倒忙了?

    “需要我们做些什么?能帮上的一定帮!”

    “我想支取安南香账上我那四分利,可否?”

    两人都做好了乐尧狮子大开口的准备,闻言:就这???

    “当然没问题,一个多月了也确实该分些利钱,但我觉得乐县令您只分四成利太少了,还是你六我们各两成吧。”李东来回道。

    这也是他们两人商量好的,合作自然要长长久久,背靠大树底下好乘凉,也得让靠山吃饱喝足。

    “不必,按照最初的约定即可!”乐尧拒绝了,虽不经商,也知得言而有信。

    当初本就是有权势压迫的成分在,才与眼前二人合作,加上现在隐田隐户已有突破口,更要坚守本心。

    官商合作本意在取民之利,用之于民。四成利他也能达成所愿,何必贪心。

    两人见乐尧强硬的姿态,也不敢再说,心想总可以找着机会把钱送出去的,大不了捐善款,哪个地方父母官会拒绝呢?

    拿到两百两银子回了县衙,乐尧第一时间召集刘县丞四人,协商两千人口粮和过冬事宜。

    “乐县令,只给这两千人起屋,其他百姓必定不满,到时候引发动乱怎么办?”黄禄问。

    “这两千人的泥草房并不是白送的,暂由县衙出资,得需他们本人出力,且三年之内分批还清花费后,才真正属于他们。”乐尧答。

    安南县偏南边,冬日里不下雪,但霜冻天还是很冷的。

    冬日里打砖盖房挺费劲的,泥浆很难干透,只能在大中午忙活。

    又不能不建,不然这些人都得冻死,两千人没法在县衙安置,只能暂时这样了。

    “那口粮去何处寻?两千人几千斤,两百两银子也不够啊?”李业成问。

    “杂粮、能裹腹的即可,无需精细米粮。同样是赊欠,来年自家地里有了收成再归还。”

    “可一恢复自由身,就负债累累,这些隐户会不会有怨言?”黄禄继续开口。

    “民生怨,往往是走投无路,若能苟活,又如何生怨。我宁愿他们有怨言,知反抗……”

    乐尧感慨一番继续说:“得诸位相助,我相信安南百姓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对于安南的百姓,刘县丞和蒋留声更有感触,乐尧的这番安排,也合情合理。

    若想破安南困局,怕只有剑走偏锋了,而破局之人,只可能是眼前这位。

    只有他才会在冬日里,时时记挂寒风中的百姓。

    自己当初入仕想的是庇佑一方,可真见到了百姓疾苦,才知世间事并非都能如意,倒不如不听不看不闻不问,这样就不思不念不悲不喜。

    可走出迷障,方知自己错得多离谱。

    遇难而上,尽己所能,才不枉此生!

    蒋留声没那么多感慨,他只知道来活了。出主意是其他几人的事,出力是他的。

    衙役们都归他统筹,吃上猪肉以来确实惫懒了许多,正好拉出去操练一番,打泥砖、盖泥房,可是老活计。

    缩在官舍的衙役们:……

    山头乡老谢家。

    “老头子,有人拍门!”

    谢大夫竖起耳朵一听,还真是。

    “我去看看,谁大冷天还来咱们家。”

    “套上蓑衣出去,别冷着了!”

    谢大郎也听见了,打开门往外一看,正瞧见自己爹从正屋出来。“爹,我去开门,您先回去。”

    “我都出来了,你搁屋里待着吧。”

    “孩子他爹,怎么了?”谢家长媳问。

    “八成是新来的那批人,来请爹看病去的,这大冷天,我得跟去看着点。”谢大郎急忙穿好外衣,摘下墙上挂着的蓑衣。

    “我出去一趟,你和孩子就躺床上别起,省得冻坏了。”

    “好,小心些。”说完妇人又缩回被褥里,抱着两孩子互相暖和着对方。

    “天可真冷,幸好没下雪。”外头敲门的几人跺着脚说。

    “可不是,二娃都发高热了,没个遮风挡雨的地,怎么熬过这个冬啊?”

    “本来还觉得恢复自由身挺好,现在看,还不如待在庄里当牲口呢?”

    “县衙……”

    “别指望了,官人们怎么可能管我们死活?”

    几人都沉默了,屋里的脚步声也越来越近。

    “谢大夫,求你救救我家二娃吧,多给些伤寒药,我们那里好些人病倒了。”

    谢大夫一愣,看着眼前几人冻伤的脸:“你们现在住在哪里?我拿些草药你们回去煎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