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节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阳刺史道:“总算盼来天使了!”??祝缨道:“我亦心急如焚!”
??两人坐下,阳刺史便问祝缨:“不知您的行辕要驻于何处?”
??祝缨道:“自然是要往北去。”
??阳刺史担心她的安全,希望她能留下来,祝缨道:“不看一看,不好交差。郑侯年过七旬尚不避凶险亲自督战,我又何敢退缩呢?”
??阳刺史道:“郑侯竟真的北上了么?那便好!那便好!他老人家的威名仍在!”
??祝缨道:“是啊,老人家不容易。”
??阳刺史又问:“不知天使带来了多少赈济的钱粮呢?”
??祝缨道:“够用的。”
??阳刺史没摸着她的底,只得说:“那便好,那便好。”
??祝缨道:“我耽误不得,须得继续北上,待我巡视完全境,少不得要劳动到使君。”
??“岂敢岂敢,愿为天使前驱。”
??阳刺史说是愿为前驱,他也不能离境北上,还得是祝缨自己走。
??祝缨继续北上,又不断有学生飞奔来拜见。祝缨特意询问了一些当地“逼死人命”的案件,便知不是诬告。北地豪强有如黄十二郎的,逼死了不会有太多的人惋惜。但是有些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又盯上了一些“乐善好施”的长者。
??告到京城的是一户姓郑的人家,与郑熹家没有一点关系,就是同姓。
??郑老翁也兼并,也隐藏一些户口,但是手段温和,对佃户也不错。比起县衙里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吏,竟要好上不少!并不纯是靠与官府勾结、夺人田地才攒下家业的。
??向祝缨述说的学生轻声道:“学生看着也不忍。县令大人必要办他,我读过王相公的文章,我想,王相公绝不是县令大人那样的人。就……放他儿子去告状了。”
??祝缨道:“知道了。”
??事情的结果是,这个县令被罢免了,郑家的家产发还了一些,但是隐田隐户官府给登记上了,照旧纳税。
??祝缨带人将四州略走了一走,与四位刺史见了面,他们都请祝缨到自己的地方驻扎,也都问赈济的钱粮。
??祝缨也都回说:“等我看完。”
??她一路北上,半月后来到了第一座被洗劫的城池前。
??城外,一片焦土,胡人撤退前一把火,烧了临近成熟的庄稼。
??第358章补盆
??陪同祝缨来的刺史低声道:“胡人连番骚扰,都无功而返,人人大意。官军败退之后,胡人就杀了过来。”
??“怎么攻城的?”祝缨问。
??前线的战报说得含糊,祝缨到现在也只知道一个“骄兵之计”的大概,细节并不清楚。
??刺史道:“他们突然就来了,有好些器械。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诈开了第一座城门,进城之后开了城中武库,又掳了匠人就什么都凑齐了。”
??祝缨不怎么会用兵,却也知道这手段不能算差。先是骄兵之计,官军败退之后胡人抢先伪装官军。烽火燃起,再往后的城池警觉了,他就造了器械强攻。
??能想出这个点子的人,他是有脑子的。关键是人家干成了,能成功,就是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