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租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是么。”殷正茂冷笑一声,“让俞大猷调兵,我倒要看看,这炮是他开、还是我开!”

    “部堂大人,英国领事要见您……”

    几人急匆匆赶往衙门,静修盘算着,自打他爹张居正上位,各地主管军政的全都是喊打喊杀的强硬派,但凡能动手、绝不瞎逼逼。

    而且,眼下英国在上海港口满打满算只有两艘军舰,真要动起手来,绝对不是咱大明军的对手。

    “但这岂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提前上映了么……”

    而且,英军真的是要打么?传教士真的是只是来传教的么?

    在原时间线1842年《南京条约》之后,英国人胃口大开、以议定开口通商后的关税税率和其他有关问题为名,在1843年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根据条约,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租界,并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这俩条约虽然咱们“武德充沛”的大明一直扛着没签,但也一直在谈,双方的拉锯战一天也没消停的。

    “他们想要什么?”

    “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一直打算把上海县城北至吴淞江之间的滩地租下来,作为外国人长期居留地。”

    大明的官员又不傻,这么大事能答应么。

    但自上海开埠后,大批外国人或传教或经商办事,其实早就已经出现了各种非官方的“永租”土地建房行为了。

    而城中比邻而居的国人和洋人,因为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小到吃饭上厕所、大到烧香拜祖宗,一天到晚各种矛盾摩擦不断、鸡飞狗跳,府衙简直一个头两个大。

    “不如就圈块地方让这群卷毛自己住算了、一了百了……”

    折子递到朝廷,内阁六部各种观点都有,张居正自己也觉得颇有些难办。

    毕竟现在十个通商口岸,从南到北、有沿海有内陆,多少得一视同仁、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只能就还一直压着,没有个具体的方案出来。

    “所以这一次,是英军借机发挥,想趁机拿到在上海租借土地的权力?”

    “八九不离十了。”

    静修也觉得是这么回事,毕竟那个青浦教案就是英国为了扩大租借范围而刻意闹大的。

    “开什么玩笑?”老四张简修却不知道内里这些门门道道,愤愤不平说,“明明就是他们先动的手,咱们决不能妥协。”

    “当然不能轻易妥协……”

    租界的问题其实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如果光是租售买卖土地,问题倒也不太大。关键在于附加在土地上的政治权利,即所谓的“国中之国”。

    静修边说边脱下鞋子塞了个东西。

    “这什么?”

    “内增高。”

    她比四哥小一岁,本来两人个头是差不多的。但没想到去年夏天之后,张简修就跟吃了猪饲料似的、一个冬天个子就窜上来了,直接比她高半个头,所有的衣裳都穿不了了。

    既然这次她冒充的是三哥张懋修,总不能比自家弟弟还矮吧。这回头让三哥知道了,等于败坏他的名誉,三哥肯定也不依的。

    她站起来扶着四哥跳了两下,活动了一下脚踝,好久不踩高跟鞋了,别崴了脚得不偿失。

    “几位公子,这边请。”侍从恭恭敬敬说,“部堂和另几位大人正在商讨要事,还请各位稍等片刻,待我前去通报。”

    静修东张西望:“我刚才见外面有几个洋人……”

    “英国领事也想求见部堂大人……”

    正说着,就见侧面厅中一片烛光晃着,从窗口就能瞧见三五个卷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