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送回京都仔细审问 (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再说了,即便咱们退一万步,相信他们的鬼话。
      
              
那风月国离北国难道不比咱们蜀国要近?南骞国不也还在蜀国前头?
      
              
他们要倒卖兵器,怎么不去风月国不去南骞国,非要舍近求远来蜀国?
      
              
手筋脚筋都被挑了,还编出这么个借口来?
      
              
哼!他们是猪脑子吗?还是不把我们蜀国人当人看?”
      
              
言毕,又拿起了一支火药箭:“瞧瞧这东西,多难得啊?
      
              
本公子身为皇室中人,这活了十来年,也才第一次碰到火药箭!
      
              
怎么的?他们北国的商贾就这么了不起啊?还能把火药给带出来卖?”
      
              
魏倾华是有爱国之心在的。
      
              
自打认识上官子越后,他总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习武。 记住网址m.qItxt.com
      
              
变强大。
      
              
保护家人,保护蜀国!
      
              
尤其是北国六王爷和司空将军来挑衅过一次蜀国后,他骨子里对北国越发痛恨。
      
              
这不?
      
              
骂起北国人来,没完没了。
      
              
就连小辣椒姜姒君都看呆了!
      
              
??哇,三哥哥好厉害!
      
              
??我突然觉得三哥哥的形象好高大啊,这是怎么回事儿?
      
              
倒是暖宝。
      
              
瞟了一眼魏倾华手中的火药箭,心想:我怀疑你就是想趁此机会摸一摸火药箭!
      
              
而在魏倾华骂爽了以后,那遥才又开口:“三公子所言有理,所以属下并没有相信他们的鬼话。
      
              
就在方才,经过了一宿的严刑逼供后,终于有一个人松了口。
      
              
说他们原本是‘北荣军’,可后来由于受不了北国朝廷的苛待,这才偷偷盗走了不少兵器,当了逃兵。
      
              
之所以不在风月国寻活路,是因为风月国离北国太近,不安全。”
      
              
“你信吗?”
      
              
暖宝没发表意见,只反问了那遥一句。
      
              
那遥摇头:“自然是不信的!属下怀疑,他们一开始故意说自己是商贾,就是为了露出破绽,好让我们对他们这一次的逃兵借口放松警惕。
      
              
毕竟咱们双方也是交过手的,他们知道我们不好对付。
      
              
若一开始便爽快地交代自己是逃兵,那咱们肯定不信,继而逼问其真正的目的。
      
              
既如此,倒不如先糊弄我们一次。
      
              
待点燃我们的怒火,受到了严刑逼供后,再抛出一个看起来比方才更可信的借口。”
      
              
那遥平时话不多。
      
              
但在魏倾华和暖宝这几个孩子面前,却极其有耐心。
      
              
看起来,他只是分享自己的看法。
      
              
可实际上,却在给孩子们上课。
      
              
“三公子,小郡主,还有姜小姐,你们要记住,北国人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也不全是傻子!
      
              
尤其这‘北荣军’还是北国一个赫赫有名的军队,实在不该说出如此破绽百出的借口。
      
              
所以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在被俘后,试图跟咱们斗智!
      
              
而咱们,即便在昨夜的一战中大获全胜,却也不能太过轻敌。”
      
              
“嗯,我明白了!”
      
              
魏倾华听得认真,也是第一个开口回应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