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40亿烧完了?陈延森:认输得有态度,他想打,那就继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10月31日,秋意渐浓。

    天色阴郁,窗外飘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杭城数源软件园,三号写字楼内。

    胡玮怡刚开完产品研发会议,便又拉着王子豪商讨OFO单车的产品预热、上线首日的资源位安排,以及App Store、安卓应用市场、豌豆荚、橙子应用商城的投放计划。

    王子豪坐在座位上,瞥了一眼窗外的景象,心里不由地暗暗一叹,他有些搞不懂陈延森的想法,自己在拼呗投放总监的位置上干得好好的,非要一脚把他踹到了杭城,给胡玮怡当COO。

    他懂共享单车吗?

    不懂。

    他懂项目的整体运营吗?

    不懂。

    可他带着疑问去找陈延森时,对方却说:“不懂就去学,OFO单车总得有个自己人盯着。”

    这句话让豪哥开心了很久,等他反应过来时,人已经到了杭城。

    “王总,你和今日头条、灵犀浏览器、高德地图和筷跑等项目的负责人最为熟悉,后面的跨平台合作事务,就全仰仗你了。”

    胡玮怡面带微笑,轻声说道。

    对于陈延森的安排,她并不敢反对,毕竟OFO单车是森联资本的全资控股公司,她和王子豪一样,都是打工人。

    实际上,王子豪私底下的地位,比她高多了。

    虽然对方暂时还无法胜任首席运营官(COO)的职位,但王子豪先后担任过狐狸淘和拼呗商城的投放总监,他在圈子里的人脉强得可怕,轻松就能搞定各大门户网站与社交软件的资源位。

    有王子豪在,OFO单车就不会缺流量资源。

    更何况,与职业经理人相比,胡玮怡也不敢说自己的能力有多强。

    她需要在CEO的位置上磨合,王子豪也是。

    陈延森为了确保对OFO项目的全面掌控力,不仅从高德、快的打车临时抽调了一批人手支援开发工作,还在人事、财务和法务等部门,安插了自己的人。

    胡玮怡只有运营权和部分决策权!

    权限与云速快递的廖威、字节科技的张易鸣等人相当。

    陈延森懒得考验人性,直接从人事和财务入手,将其纳入总部的统一管辖范围内,他才会放心。

    人心易变!

    “没问题胡总,森哥提前交代过,一旦OFO单车上线,头一个星期,每天的曝光量不会低于3000万。”

    王子豪笑着回应道。

    旁人没这个底气,他有!

    单是橙子应用商城、今日头条、灵犀浏览器和高德地图,都能为OFO单车提供2000万左右的曝光量。

    另外,企鹅本想投资滴滴单车,但在得知陈延森启动了OFO共享单车后,柳志平让林晨峰马上取消了计划,准备参与OFO单车的A轮融资。

    3000万?

    胡玮怡轻轻一笑,暗暗感慨道:傍上大腿的感觉真好,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

    原来创业可以如此简单!

    要知道,她的《极客汽车》杂志创办了三年,始终不温不火,全靠汽车厂商的广告费吊着一口气。

    赚不到多少钱,但也活得不够滋润。

    在决定接手OFO单车项目后,她就把《极客汽车》杂志卖给了易车网的李斌,如今已在收编当中。

    “我听燕京的投行朋友说,滴滴单车的程维最近在频繁接触投资人,恐怕是想再次扩大投放规模。”

    胡玮怡聊完工作后,便随口跟王子豪闲聊起来。

    “共享单车的市场虽大,但利润空间的上限低,有滴滴单车在前期帮我们培育市场,其实可以省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出发早不代表一定能赢,胡总,要对咱们的产品有信心。”

    王子豪不以为意道。

    他跟着陈延森混了两年多,大大小小的商战经历过不少,丝毫没把程维放在心上。

    他心里很清楚,除了滴滴单车,后面还会出现一大堆竞品软件。

    除非像快的和嘀嘀打车一样,拼命烧钱圈地,不分新老客,每天自动刷新三次最高立减14元的优惠福利,卷得同行们不敢下场。

    快的和嘀嘀打车的这种烧钱速度,没有任何一个创业者、也没有任何一家风投机构敢跟进。

    就在两人交谈之时,几百公里外的燕京。

    李彦洪看着嘀嘀打车的财务报表,久久无声,两条眉毛宛如麻花一般,紧紧地拧在了一起。

    嘀嘀打车E轮融资的12亿资金,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便消耗了九成多,现在账上还有5000万。

    向海龙早在三天前,就把华北、华东地区的老客补贴活动取消了,司机端的每单补贴也从5元降到了2元,目前只剩下新客的首单立减优惠。

    程伟星见状,将快的打车的老客立减优惠,又重新调整成以前的拼手气红包,金额从5元到12元不等,老客能领到5到8元,新客是9到12元。

    司机的接单补贴降至3元,防止嘀嘀打车反扑!

    双方极为默契地暂停了补贴大战!

    从10月1日到10月27日,快的和嘀嘀打车总共砸了22亿华元,硬生生把用户的叫车习惯给培养出来了。

    燕京、津门、沪城、金陵和庐城等地,出租车要是不下载网约车软件,压根就接不到订单。

    自从有了打车软件后,谁还苦哈哈地站在路边吹冷风、伸手拦车啊!

    而今,乘客往往还没走出楼栋,就叫好了出租车,等走到小区门口时,司机刚好赶到。

    “10月28日,嘀嘀打车日均订单量134万单!”

    “10月29日,嘀嘀打车日均订单量107万单!”

    “10月30日,嘀嘀打车日均订单量85.6万单!”

    补贴一停,感情归零。

    李彦洪深呼一口气,把烦闷的情绪强行压了下去,按照当前的速度,不消半个月,嘀嘀打车的每日履约订单量,就得跌到60万、甚至是50万以下。

    千度地图对网约车的订单业务虽有提升,但每天也仅有十几万单。

    若是在半个月后,嘀嘀打车的订单真的跌到50万以下,届时每天的毛利额,多半都无法覆盖人力成本支出。

    更何况,快的打车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盯着,嘀嘀打车想盈利,几乎没可能。

    “是该谈谈了。”

    李彦洪揉了揉干涩的眼睛,昂着脑袋,自言自语道。

    在他看来,陈延森八成也扛不住了。

    想到这里,他拿起桌子上的手机,给企鹅的副总裁柳志平拨了过去。

    上次在互联网大会上,他拜托马文腾出面调解,后来又主动撕破‘不打补贴战’的口头约定,因此,李彦洪抹不开面子,便想借柳志平之口,向马文腾、陈延森传达‘求和’的意思。

    尽管陈延森利用第三方APP搞补贴活动的行为极不厚道,但率先在打车软件上重启补贴战的人却是李彦洪。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李彦洪先破坏了规则。

    不过,在马文腾眼里,这两个人没一个好东西,一点面子没给他。

    嘴上说的好听,愿意接受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