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17岁的生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林初夏的第二位导师,是通讯部派来的丁营长。

    他约莫三十五岁,个子不高,但精瘦干练,双目炯炯有神,走路带风,说话办事都透着股雷厉风行的劲儿。

    他的教学风格和他的为人一样——简单,直接,高效,没有一句废话。

    “林初夏同志,现代战争,打的就是信息!通讯,就是部队的神经脉络。脉络断了,再强的拳头也是瞎子、聋子!”丁营长开宗明义,声音洪亮。

    1974年部队通讯手段主要依赖有线电通讯,所以他先教林初夏有线通讯。

    沉重的被覆线、线拐子、单机查线机摆了一地。

    “架线,不光要快,还得藏好。”

    丁营长亲自示范,背着沉重的装备,在模拟的沟坎树林里穿梭,线缆在他手里像活了过来,贴着地皮,藏在草窠石缝。

    “如果线断了,立刻查线机找点,接线抢修,就算炮火连天也必须得把线接上!”

    连部那台老旧的“摇把子”(磁石交换机)也被拆开了膛,拿来当教学用具。

    “摇起来,塞绳插孔,对,然后转接!”

    丁营长口令短促。林初夏手指翻飞,插拔塞绳,模拟应答转接,按照丁营长的要求,完成的又快又准。

    一本厚厚的代号本塞到她手里。

    “‘长江’是司令部一号,‘黄河’呼‘泰山’是某师呼某团,必须要记死了!”

    丁营长抽查起来毫不客气,可林初夏的记忆力再次让丁营长瞠目——仅仅半天,再刁钻的代号组合,她都对答如流。

    基础课程完成后,丁营长立刻搬来无线电台。

    沉重的139型步谈机(对讲机)像个铁砖头,足有3公斤重。

    “开关在这,调频这样做,记住没?”丁营长也不等林初夏回话,对着对讲机吼道

    “呼叫:‘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听到回话!’”

    林初夏刚和丁营长跑了一大圈,此时有点气息不稳但还要保持口齿清晰的回道:“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收到。”。

    硅两瓦短波电台重量足有10公斤。

    “这大家伙要先架天线,在把地线埋进土里,旋转调频,找信号。”

    丁营长讲解着,林初夏在旁边努力吭哧吭哧的架天线。

    “信号覆盖面积得看天气和地形。要是没电了就得摇这个。”

    林初夏又去摇手摇发电机,这几天可把她累够呛,她以为通讯兵是坐在那里等接电话啥的呢.....

    万万没想到通讯兵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硅两瓦在平原通讯在距离最大可达到30公里,可这重量,敌后机动简直是噩梦。

    丁营长还掏出了压箱底的功夫:跳频规避监听,密语通讯配合《标准电码本》。

    林初夏对电码本的熟悉速度让丁营长乐的直拍大腿。

    最令他拍案叫绝的是,林初夏在理解电流回路原理后,竟然用一节手电筒电池、几根铁丝和一个小灯泡,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控制电路通断时间的长短,发送简易的摩斯电码。

    虽然简陋,但这举一反三的悟性和动手能力,让丁营长看到了一个通讯兵天才的诞生!

    一周结束,丁营长离开时,对林初夏的评价只有一个词:“奇才!”

    他回去后立刻向自己家的团长打了报告,言辞恳切甚至带着激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