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要塞反击战(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是一种包含纵深、梯次的现代化防御网络。为了江城会战,光头是请了德国佬在清朝炮台的基础上,按现代化思想修建的。花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他想把这里打造成江城的门户,至少阻止鬼子顺江而上一个月以上。

    当然,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这条被称为‘东方的马奇若防线’的要塞起到的都是反作用。

    许三微眯双眼仔细观察,这里的防御主体还是钢筋混凝土碉堡,它们不是简单的圆形炮楼,而是大多为低矮、多边形的墩堡,半埋于地下或与山坡融为一体,以减少被敌军炮火直接命中的概率。

    它们的射击孔经过精心设计,视野开阔,能够形成交叉火力网,封锁前进的道路和山坡,特别是他们所处的阵地前的这块空地。

    它们就像一个个倒扣在地上的乌龟壳,不但坚固,身上还都有几根致命的毒刺(枪管)。

    工事之间,都有完善的战壕与交通壕相连,就像这只巨兽身体里的血管和神经,串连起了整个防线,还通往山体内的暗洞,对人员和物资的输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这种模式,许三是有些熟悉的,当初在金林城内,那片碉堡群也有类似的结构。从外围硬攻,那将会有巨大的损失,鬼子当初是靠毒气才迅速取得优势的。但这种阵地的缺点就是,一旦放敌人进入内部,那些战壕和交通壕也会给敌人提供很好的保护。

    许三打了个手势,身后十五名新军特工队员立即分散成三组,隐入炮坑中。而三个小头领则向许三聚集过来。

    “鬼子阵地有岗哨和机枪手值班,但他们在打瞌睡,现在是最松懈的时候,待会儿我去剪开铁丝网,咱们潜伏到战壕前面去。先丢一轮手榴弹,然后都冲入战壕。鬼子的战壕连接交通壕,可以直接抵达各个碉堡。孟团长,从向西侧进攻,夺取鬼子西边的那个碉堡;周队长,东侧交给你,和孟团长一样,把那个碉堡清除;柱子,你带队跟我从正面切入。完成任务后,记得把碉堡里的轻机枪和弹药带上。记住,一切通行,都在战壕和交通壕内进行,千万别冒头!”

    许三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尽管几乎微不可闻,但靠上来的三个人却都能听见。

    孟团长几人都强忍住内心的震惊,点头表示明白。对他们来讲前面五米都看得费劲,人家居然能看到百米外,并分辨出准确的位置。

    许三悄然上前,拿出铁钳,将铁丝网上的几个空罐头盒剪了下来。然后,在铁丝网上剪了一个缺口。

    接着对这后面学了两声鸟叫,这是顺利后,叫队跟进的信号。

    三组人马迅速通过,到这里算是完成了第一关,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

    十六人如同蜗牛一样向第一道战壕挪动,为了不发出声响,他们缓慢无比。而且这里已经开始接受探照灯的扫射了,每次探照灯一来,他们就都将头趴伏地面一动不动,变暗后才继续向前。

    在离阵地只有二十米不到的时候,许三停了下来,其他人也停止。

    他从身上轻轻的拿下手榴弹,在慢慢的拧盖子,其他人都学样。

    为了考虑行动的利索,队员们的武器并不是带得越多越好的,他们手榴弹都是带的四颗,只有投弹手带了10颗。子弹方面也进行合理化的考虑,突击组是150颗,投弹手100颗,狙击手步枪带60颗。手枪则都是一样,没有备用弹夹,只有枪里面的20发子弹。

    许三将手指勾住拉环,等所有人都做了这个动作的时候,他才拉动。

    大家随后几乎同时,嘶的一个微小声音响起,两秒后,许三喊了一声‘投!’

    “嗖!嗖!...”

    “轰!轰!...”

    手榴弹一炸响,许三就大吼一声,“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