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回营拥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并非朝廷正式调令,郡王殿下他……真会回京么?”

    赵煦面无表情,让郑春和将书信封口,打上火漆,缓缓道:“朕不知他会不会回京,但相比朝廷的正式调令,朕这封私人书信或许概率更大,赵子安……甚重情义,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阖眼沉默片刻,赵煦叹道:“他若真肯回京交卸了兵权,朕定许他百世富贵。但愿子安不会负朕。”

    曾布一时语滞,今日殿内帝王威压太重,曾布也不敢反驳。

    郑春和将书信封口,打好火漆,亲自交代诸班直十万火急将书信送至真定城郡王府。

    这时赵煦却看着曾布,突然道:“朕昏迷这几日,尔等与母后可商议出结果了?朕大行之后,何人可取而代之?”

    曾布一怔,接着脸色大变,扑通一声便跪在赵煦面前。

    …………

    三天三夜,快马疾驰。

    赵孝骞和陈守等人终于赶到了析津府。

    这一次他来得很突然,前脚刚打发了狄谘和送信的信使,口口声声不再插手燕云军务,后脚却突然出发,拖着重伤未愈的身子日夜兼程赶到析津府。

    这行为,多少沾点分裂了。

    不过赵孝骞自己清楚,他并不是分裂,而是突然想通了。

    天王老子把刀架在自己和家人的脖子上,舍了一身剐也要干回去。

    带着陈守等数百名禁军,众人赶到析津府的城墙下。

    赵孝骞当先勒马,眯眼注视着高耸的城墙,这座曾经被称作幽州的城池,在宋辽百年的历史里,并未经历太多的战火。

    当年太宗先帝曾经两度征战,都是以争夺这座城池为主要战略目的,可惜最终都是功败垂成。

    如今这座城池静静地伫立在赵孝骞面前,他做到了大宋历代帝王都没能做到的事,可他的心情却毫无波澜。

    “世子,咱们先去城外大营,还是先进析津府城?”身后的陈守问道。

    赵孝骞深深地看了一眼城池,侧头道:“先去大营,我要见见将士们。”

    说完赵孝骞拨转马头,径自朝城池北面的驻军大营飞驰而去。

    一行人奔行二十余里后,终于赶到大营外。

    赵孝骞第一眼便观察大营辕门外值守的禁军,辕门是一面镜子,值守禁军的军容军貌往往代表着整支军队的状况。

    见值守的禁军身躯挺拔,如标枪般矗立在辕门外,赵孝骞暗暗点头。

    还好,钟承这群人入大营的时日尚短,没把军队祸害得太严重。

    策马上前,距离辕门百步时,赵孝骞自觉下马,步行走到辕门前。

    辕门外值守的禁军露出戒备之色,直到赵孝骞一行人走近了,将士们才看清赵孝骞的模样。

    认清来人后,禁军们立马露出惊喜的表情,情不自禁地欢呼道:“殿下回营了!”

    一声响亮的欢呼,仿佛唤醒了整座沉睡的大营。

    片刻后,整个大营都沸腾起来,无数将士从营帐里钻出来,跑到辕门外,惊喜雀跃地注视着赵孝骞,那种发自内心的敬仰与拥戴,令赵孝骞感动莫名。

    赵孝骞含笑走进辕门,一边走一边朝众将士点头招呼,遇到眼熟的熟人,赵孝骞还亲切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

    闻讯赶来的将士越来越多,围着赵孝骞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欢呼的声浪也渐渐嘹亮高昂。

    “万人夹道”,在此刻具象化。

    陈守和禁军们跟在赵孝骞身后,他激动得身躯发颤,跟随世子这些年,如果说除了权力和利益,世子还得到了什么,那么眼前的这一幕,便是世子得到的东西,比权力和利益更重要。

    军心,人心。

    除了世子,没人能被十万将士如此拥戴,说句诛心的话,皇帝都不能。

    陈守忍不住冒出恶劣的念头,此时此刻,不知种承他们可在人群中,不知他们有没有觉得自己其实是个小丑?

    一阵甲叶撞击声传来,人群被强力分开,一群披甲将领走到赵孝骞面前,为首的正是许将,种建中和宗泽三人。

    折可适,张嵘,狄谘等将领紧跟其后。

    见到赵孝骞后,许将使劲眨了眨眼,似乎不敢置信,随即许将突然哈哈一笑,道:“好小子,终于舍得回来了!”

    赵孝骞微笑道:“军中事务繁忙,我怕冲元先生这把年纪忙出个好歹来,特意过来帮先生分忧。”

    “呵!说得好听,什么分忧,老夫不过是副使,你才是主帅,这会子你倒是甩得干净。”许将不悦地道。

    身后的种建中,宗泽,折可适,张嵘等人上前,纷纷朝赵孝骞躬身抱拳行礼。

    “末将拜见郡王殿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