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飘雪寒冬家家拮据(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旁边一位妇人挎着空篮子,接话道:

    “能咋办?总得先把冬天熬过去啊,幸亏咱村这几个月有活干,能挣着钱,不然……想想逃荒那会儿,再想想隔壁的桃溪村,咱们的日子现在真是好太多了。”

    她说着,眼神里却有一丝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饿死在逃荒路上,庆幸自己家里又两个壮劳力能在村里挣工钱,更庆幸自己是桃源村的人,而不是桃溪村的人,桃溪村如今想要挣些家用,都得他们桃源村缺人了才外招他们上工。

    队伍前面一个年轻后生回过头,乐观地打气:“是啊婶子,熬吧!听说砖窑快成了,炭也卖得好,开春肯定更好!到时候咱们努力干活挣了钱,再把今年冬天欠公账的青砖银子补上!”

    “是是是,你们说得都对,哎,等下咱们买了粮食,去不去月兰的店铺瞧一瞧,看看大虎还在不在,在的话,咱们就坐村里的牛车回去。”

    “不去了吧,最近大虎哥都是早早买完炭就回村了,去了也是扑空。”

    “那就不去吧,等开业了,咱们也要来瞧瞧热闹。”

    人们互相打着气,虽然日子紧巴,算计着每一文钱的用处,但眼里有活路,心里有盼头,就总能熬下去。

    谢广福从窑区回来,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新砖厂试窑顺利,黑金炭畅销,铁匠铺也开始产出实用的农具,这些都是扎扎实实的好消息,但村民们依旧拮据的生活,也是实实在在的看在眼里。

    他走进自家温暖如春的竹楼,一股混合着淡淡皂角和食物香气的暖流扑面而来,关好竹门,防止暖气溢出太多。

    李月兰正坐在长条桌前,仔细整理着一叠叠仿古式的收据和账本,这些都是为“四海奇珍坊”开业准备的。

    楼上,传来细微的沙沙声,那是谢秋芝正在为《浮世录》绘制最后几张插画。

    全家人都知道,这最后一幅画完成,他们家的店铺也即将开业了。

    谢广福在桌边坐下,给自己倒了碗热茶。

    李月兰抬起头,关切地问:“当家的,砖厂那边怎么样?还顺利吗?”她看得出丈夫眉宇间的疲惫。

    “开始给新出的砖浇水润青了,”谢广福喝口茶,呼出一口白气,“就看最后这一哆嗦了。只要这窑青砖成了,咱们村以后盖房、卖钱,就都有底气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就是村里大家……日子还是紧啊。挣了些工钱,不是买了农具,木炭,青砖,就是要买粮食和棉布过冬,手里那点工钱哪里够花。”

    他放下茶杯:“下次开村建理事会的时候,我和里正爷提一提,大过年的,要是公账上银子足够支撑开春的建设,就给大家都分点人头过年费,好歹让孩子们吃点好的,大人扯块新布。”

    “可不是嘛,”李月兰放下手中的账本,叹了口气:

    “今天冬青他娘还跟我念叨,说挣那点工钱,买完粮扯完布,就没剩几个了。心里还惦记着开春想买些好种子回来育苗呢,眼看又没着落了……”

    “育苗的事情先不着急,”谢广福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胸有成竹的光芒,“到时候咱们奇珍坊从……从海外进些高产的好种子来卖,价格定公道些,让村里人都种上,收成好了,日子自然就宽裕了。”

    他又沉默了片刻,像是在对李月兰说,又像是在给自己鼓劲:

    “熬过这个冬天就好了。等明年砖厂正常出砖,就能卖钱;开春果园嫁接好了,以后又是一笔收入;现在黑金木炭那边每天都有进项;等咱们四海奇珍坊开起来,还能吸纳更多人去做工,发工钱……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