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员工培训(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接下来,她们又依次约谈了姚远,钱豆子等人,过程大同小异,但反应各不相同。姚远一听就乐了,拍着胸脯道:“婶子您就瞧好吧!我肯定能干好!在窑上我就最能跟人搭茬了!”
钱豆子则挠着头,憨厚地笑:“我就怕我这笨嘴拙舌的,说不好话……不过婶子您信得过我,我就去!肯定下力气学!绝不給广福叔和婶子丢人!”
村里最穷的一户姓赵,家里就两兄弟相依为命,父母爷奶去年全都饿死了,赵虎和赵桥两兄弟起初有些胆怯,离乡去县城让他们不安,但听到优厚的工钱和管吃住的条件,又想到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最终也咬牙答应下来。
其他人的会谈也都很顺利。
然而,名单上最后两人——谢林和谢小勇,却婉言谢绝了。
谢林面露难色:“婶子,多谢您看得起我。可我……我爹腿脚不好,家里就我一个壮劳力,实在走不开……去了县里,心里也不踏实。”
姚小勇也差不多:“我娘就我一个儿子,她身体也不好,我不敢走远……对不住,婶子。”
李月兰虽然有些遗憾,但也表示理解,还安慰了他们两句,让他们安心在村里干活也一样有前途。
最终,八个小伙子——想要出人头地的谢冬青、最能搭话的姚远、憨厚实在的钱豆子、穷困孤苦的赵虎和赵桥,还有名单上另外三个精神小伙,以及村里两个同样机灵的后生,这两人在谢锋的名单之外,但李月兰观察后觉得不错补充进来的,这十个人组成了“四海奇珍坊”的第一批预备店员。
培训地点就设在了竹楼门前宽阔的平台上。
第一天,十个大小伙子挤在露台上,都有些拘谨和好奇,李月兰和谢秋芝搬出了那两个大筐的“样品”。
当那些精巧的锡兰镜、能折叠的南洋伞、一压就出墨的东洋笔、能伸缩的欧罗巴钢卷尺……一件件展现在他们面前时,小伙子们发出了此起彼伏的惊呼,眼睛瞪得溜圆,简直不敢相信世上还有这种东西。
“这……这是镜子?咋这么清楚!”
“这伞能缩这么小?”
“这笔……不用砚台?神了!”
李月兰手里拿着谢文重新定制的店铺守则,笑着开始上第一课:“都静一静,从今天起,你们每天半天来这儿,就是认识这些东西,学会怎么跟客人说道它们。首先,它们不叫‘玩意’,叫‘货品’!每一样都有名号、有来历、有讲究!”
她拿起那把折叠伞:“比如这个,它叫‘南洋折叠钢骨伞’。客人问了,你们不能光说‘这伞能折叠’,得说:‘客官您瞧,此乃南洋精钢为骨,韧性极佳,收纳便于携带,撑开则如华盖,风雨不侵。还有,咱们每一件货品的卡片上写着介绍,你们不识字不要紧,云槐县上都是读书人,他们肯定识字,你们只需要会说,让他们自己看卡片也成,总之咱们就是要介绍好货品的功能,名字和来历。”
谢秋芝则拿起椰油皂:“这个,叫‘天竺椰油精华皂’。得告诉客人,用它洁面沐身,洗后肌肤清爽滑腻不紧绷,还自带天然椰香,绝非寻常胰子可比。”
她接着又示范了钢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