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0 章 不停地给李党添砖加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宁照安依言将信拿了过来,李瑜展开一看便见上面写道:

    兄长谨启:

    自京中一别,倏忽已七载,黔地山水虽异,然弟每夜望北,未尝不思及兄长于朝中辛劳,与昔日家中共读之景。

    父亲、母亲、兄长、长姐身体可还康健?

    嫂嫂与侄儿侄女们皆安好否?

    ?仲兄?在山西可还安好?

    弟远在西南,唯有日夜焚香祝祷,愿兄长门庭祥瑞,圣眷永固,父母康健,族人安乐。

    黔中民风淳朴,苗、侗各族与汉人杂处,其性虽悍然质朴重诺,弟觉多有可造之材。

    今岁乡贡,弟忝为主考。

    见一生员吴启雷,字时声,虽是侗家子弟,然其文理通达,策论尤见胸怀,非止章句之才,更通实务,知民瘼。

    观其文,如见山间清泉,奔涌自有天地。

    弟拔之为举人,然私心以为,此等人才若止步于乡试,实为国家之憾。

    兄深知陛下历来主张华夷一家,欲成四海同风之治。

    黔地土民归化日久,而进士寥寥,难免使人心生隔阂。

    吴生才学虽然足以跻身杏榜,却恐有差错而失之交臂。

    倘吴生能得见天颜,非但其族倍感圣恩,亦可使西南士子知朝廷求才之诚、用人之公。

    此举非为私情,实为彰显国家怀远之德,巩固边陲人心之大计也。

    弟知兄长历来慎于私托,然此事关乎圣化远播,非寻常请托可比。

    若得兄长于适宜之时,婉转奏明圣上使吴生得沐天恩,或于会试中稍予青目,则非独吴生之幸,实为一方之福。

    兄长素来谋国以忠,虑事以周,此事轻重必能斟酌尽善。

    黔地湿寒,弟自当珍重,请兄勿念。

    惟愿早传佳音,以慰远怀。

    弟 李琏谨奉。

    宁照安道:“如今已经是冬日,估计这吴生已经在赶往京城的路上了,我要不要让人在前院收拾间屋子出来?”

    这是三弟举荐的人,怎么也不好不给这个面子。

    李瑜思绪片刻以后,最终还是只能点头答应。

    “千里而来只怕民宿不同引人侧目,让人每日去京城门口迎一迎,免得给人欺负了。”

    老弟其实说得很对,大雍好像确实没有除汉族以外的学子,成功考中进士当官儿什么的。

    别说是进士了,就是乡贡也是当地的汉人居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