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跨学科的奇迹,广寒宫的诞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那枚被何宇称之为“钥匙”的数据流,并非某种具体的公式或图纸。

    它是一种思维模型。

    一种足以颠覆现有科研范式的方**。

    当它涌入【全息模拟推演实验室】的中央数据库时,在场的每一位顶尖专家,都感到大脑深处传来一声清脆的、枷锁断裂的声响。

    困住他们的,从来不是知识的匮乏,而是思维的壁垒。

    是那条横亘在物理学、生物学、材料学、能源学之间,无形却又坚不可摧的鸿沟。

    而现在,鸿沟消失了。

    生态学家李卫民院长,这位年过七旬,毕生都在与土壤、植物和微生物打交道的老人,第一个有了动作。

    他的手指在全息操作台上急速划过,调取着那份名为“超稳定生态结构”的理论。

    他的双眼死死盯着那繁复到令人头皮发麻的数学模型,浑浊的眼球里,渐渐亮起了骇人的光。

    “不对……全都不对!”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的狂热。

    “传统的生态圈,追求的是平衡。可月球上有什么?真空、强辐射、巨大的温差……那里不需要平衡,那里需要的是一个绝对坚韧、能够进行熵减的‘活体’!”

    他猛地一挥手,将自己团队耗费数月心血构建的所有传统生态方案,全部扔进了回收站。

    一个全新的构想,在他脑海中疯狂成型。

    “‘龙河一号’!”

    他嘶哑地喊道。

    “筛选基因库,目标:地衣、苔藓类,筛选标准:极端耐辐射、耐低温、低耗氧。”

    “筛选微生物库,目标:厌氧菌、化能自养菌,筛选标准:能够分解硅酸盐、富集微量金属元素。”

    “筛选动物基因库,目标:节肢动物门,筛选标准:体型小于一毫米,单性繁殖,以菌类、苔藓孢子为食,排泄物可被高效分解。”

    AI助教冰冷的声音在实验室中回荡,海量的数据流在李卫民面前汇聚成瀑布。

    仅仅十几分钟后。

    一个全新的模型,在他的指尖下诞生。

    那是一种由三种经过基因层面深度编辑的生物,构成的完美闭环。

    经过特殊编辑的“月岩苔”,它的根系能分泌一种强酸,直接分解月壤,汲取矿物质。

    经过定向进化的“噬金菌”,它能将苔藓无法利用的重金属元素转化为能量,同时将生物排泄物彻底分解为可供苔藓再次吸收的营养物质。

    而那种只有针尖大小的“微型六足虫”,则是这个生态系统唯一的“消费者”与“调节者”。

    它们的存在,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三级生态循环。

    这个系统,甚至不需要额外的水和养分。

    它能像一个活着的生命体,在月球的贫瘠土地上,自我修复,自我扩张!

    “我的天……”

    旁边的年轻研究员看得目瞪口呆,几乎忘记了呼吸。

    这已经不是生态学了。

    这是神学!

    这是在……创世!

    与此同时,另一侧的能源专家钱立群院士,也陷入了同样的癫狂。

    他面前悬浮的,是“量子能源网络”理论。

    “纠缠……瞬时响应……分布式……”

    他一遍遍地念叨着这几个词,花白的头发被他自己抓得如同鸟窝。

    忽然,他一拍大腿!

    “我真是个老糊涂!为什么非要一个大核心!为什么!”

    他激动地满脸通红,冲着自己的学生吼道。

    “把之前那个该死的‘托卡马克’方案给我扔了!彻底扔了!”

    “我们不要太阳,我们要满天星辰!”

    在他的全新构想中,整个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不再依赖于一个庞大、笨重且有风险的中心核反应堆。

    取而代之的,是数十个拳头大小的微型核能电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