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只有那样了才算爱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哇偶哇偶,听上去那位该死的中国小子,这戏终于搞砸了吗?”

    “哈哈哈,是的哈维,正如圣诞节的时候我说的,全世界没有一个演员不会演烂片。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有多么严苛的选片标准。哈里森·福特会被《防火墙》装得头破血流,汤姆·汉克斯也会在《虚荣的篝火》上被烤的汗流浃背。今天,就像马龙·白兰度终究会遇到《截击偷天人》,诺陈也终于有了他的《山楂树》。”

    “.虽然我不喜欢你的这些类比。但是,算了,快点说吧山姆,是不是他的演技终于来了个大翻车,最终把事情搞砸了?”

    “呃,这倒没有。但他这次选错了剧本,选错了张一谋这个导演,选错了很多。他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那种演绎复杂人性的深刻演技,把自己局限在了一张纸上。”

    “一张纸?”

    “是一个比喻。我的意思是,他的人物单薄得就像一张纸,根本经不起推敲,你能够想象一对情投意合的男人和女人躺在一张床上,他甚至都摸了她的下面,最终却什么都没做吗?”

    “哈哈哈哈哈哈,WTF。”

    “哈哈哈哈,我甚至在散场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说这是一个gay。哈哈哈。他甚至还帮她洗脚。我的上帝,他帮她洗脚,可是从头到尾,他们居然都没有接过吻。这是什么爱情?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不好意思,我心目中的柏林不信这个。”

    “哈哈,听到你说这些我很高兴。你的意思是,这次是没戏了是吧?”

    “99%,虽然他的演技没有问题但也没有用,除非维尔纳赫尔佐格以及那些评委疯了,才会让他再度捧起银熊。跟蓝莓之夜比起来,这个电影只适合出现在少年场。”

    “……这听上去可真美妙。不过,我刚才看到柏林现场的新闻,那个中国小子似乎在红毯上打了个电话,想要报警把罗曼·波兰斯基抓起来。你知道这件事吗?”

    “不,我不知道。”山姆·怀特笑了起来,“我的天,哈维,报警有用的话,波兰斯基早在70年代就该在坐牢。”

    “是的,所以我想不通。能用卑鄙手段赢了一套千万豪宅的人,为什么会……算了,反正之前我打电话给波兰斯基,他对我的态度很不好,这不关我们的事。现在,你只需要做好你的工作。”

    “OK,我懂,哈维。”

    现场的记者发布会上,考斯里克终于开口说话了。

    “我不能说我不喜欢它。”

    他用德语说一句,翻译就跟着在他们的身后翻译一句。

    翻译是个德国人,但肯定有中国留学生活的背景,因为他只有一点点口音,陈诺听得很清楚,他也相信张一谋听得很清楚。

    他原本兴奋的脸色慢慢的变得平静。

    他的余光注意到,老谋子也笑不出来了。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张用他熟练的技法讲述了一个完整度很高的故事。”

    “里面的演员也都展现出了他们精彩的表演。”

    “女主角,来自中国的刘,她的表演绝对令人眼前一亮。”

    “陈,我无需多言,他的发挥一如既往的精彩稳定。”

    “祝贺他们。”

    那个记者没有坐下去,继续问道:“所以,考斯里克先生,你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你喜欢这部电影吗?”

    考斯里克微笑道:“我个人的感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怎么看。”

    “那你觉得观众会喜欢吗?”

    “我不知道,等到过几天的社区放映,我建议你再去问问看那些柏林市民。”

    说完,考斯里克朝一旁的主持人使了个眼色。

    那个记者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立刻道:“先生。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这部电影能够在柏林拿奖吗?”

    “这需要维尔纳赫尔佐格和他的评委会成员决定。”考斯里克笑道,“你问错人了。”

    主持人道:“好了,下一个。让我们关注到电影本身。”

    媒体室的记者顿时蜂拥而起,举着手。

    主持人看了一圈,指向了一个位置:“OK,你。”

    一个大鼻子站起来,用英文说道:“我的问题是给陈的。请问陈,是什么让你同意接演这么一部电影?你认为你能凭借这部电影再次拿到最佳男演员吗?”

    记者会一共持续了50多分钟就草草收场。

    这下别说跟人家《团圆》比,甚至可以说是创了柏林电影节记者会的时长新低。

    不是记者不想继续,是在张一谋的示意下结束了这堪称炼狱的一幕。

    在这场记者会上,70%的问题都瞄准了陈诺。

    那个记者的提问只是个开始,其他几乎所有人都在问他。

    无一例外都是在批判他,虽然陈诺倒是觉得还好,不过张一谋显然是看不下去了,让记者会早早收场。

    提前结束记者会之后,还没有走出电影宫,他就神情严肃的对陈诺说道:“诺子,看来这次是咱们彻底失算了。”

    这绝对是一句废话。

    不用说他刚才被拷问了那么久。

    其实早在考斯里克支支吾吾半天,东拉西扯就是不肯从自己嘴里说出一句“我喜欢”的时候,陈诺就发现他们把事情想简单了。

    《山楂树》里的爱情故事,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都有点美化。就像那首《红豆》,里面描述的是一种绝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及的爱情。

    换做大部分情况,你走上一年半载,不给你老婆女朋友打个电话写封信你试试。到时候不是春来发几枝,是帽子有几顶。

    那么,对于那些吃不来细糠的老外来说,这样的爱情又算是什么?

    陈诺现在回想起来,张一谋也就算了,尤为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也会有意无意的忽略掉这个问题。

    他是谁啊?

    他了解的事还少吗?

    比如记忆里有个例子是那么深刻。

    那个时候是2012年,tinde刚出来。

    他在上面碰到了一个来LA毕业旅行的加拿大华裔女孩。

    女孩长的挺漂亮,所以一起玩了半天之后,晚上就睡到了一起。

    完事后两人闲聊,女孩没去过中国,挺好奇的问他这辈子跟多少个女人上过床?

    当时陈诺才25岁、还是一个相对单纯的年纪,随口说了20个。

    结果,那个ABC不可思议极了,感觉就像听到一头大象只有20斤。

    不是觉得太多,而是觉得太少。

    女孩告诉他。在加拿大,一般男女在结婚之前,无论男女,没睡百八十个,那都属于长得丑,没人要。

    当然,这个数字是不是真实,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由此可见,在这种欧美老外的眼里,谈恋爱不上床,那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取向有问题,总之……

    根本不是爱情。

    拿这种清水寡淡的爱情电影,来挑战欧美人成百上千年来的爱情观,他们这群人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

    退一万步说,哪怕不上床,没有床戏,估计也只有像蓝莓里那样,从头亲到尾,才勉强让这些鬼佬认为是在看爱情电影而不是什么童话故事。

    想一想,王嘉卫才是理智的,而张一谋和他,绝对是属于有点膨胀了。

    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在一些问题上忽视了现实,陶醉在自嗨之中,进而影响了整个团队。

    就像每个人都知道炒股必亏,可就是还会去送。

    能够入围主竞赛单元,也助长了他们的这种乐观情绪,强化了他们的错误认知,认为爱情和母爱一样,也是天下趋同,文化墙并不存在。

    《母亲》能够在戛纳做到的事,《山楂树》在柏林又凭什么不行?

    结果呢?

    谁也不能说,张一谋在这个版本的山楂树里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逊色于奉俊昊。

    可是,关于爱情的文化隔阂却在这个时候,宛如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降落在了柏林城,把它分成了东西两半。

    让来自东方的他们,在这些西方人眼里,成为了某种程度上的异类。

    ……

    听了老谋子垂头丧气的话,陈诺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能默默点了点头。

    回到酒店之后,也是接近凌晨1点了,陈诺正准备洗澡,就听到门铃响了。

    可能在今晚之前,陈诺都未必会开门。

    但现在,他从猫眼里瞅了瞅之后,没有多想就把门开了,还让开了身位。

    “进来吧。”

    刘艺霏换了一件深蓝色的冬卫衣,低着头默默的就走了进来。

    不过还是挺不客气,一屁股就坐在了陈诺的床边。

    陈诺坐在板凳上,看着刘艺霏的样子,只能安慰道:“放心。柏林不行也没关系,回去之后还有金马金鸡,还有别的奖。这次你演得绝对没有问题,别多想。”

    刘艺霏沉默着,并没有搭腔。

    陈诺叹了口气。

    实际上他的心情也不大好。

    怎么好得起来呢?

    大家吃着火锅唱着歌,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柏林城,结果是这么一个结果。

    在回来的路上,张一谋都在说,等到去社区影院走个过场,他都准备去巴黎散散心,想想下一部电影的事了。

    张导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当然可以无所谓的放下当前的不如意,叫陈诺帮他引荐一下莱昂莱多·迪卡普里奥,想试试能不能请小李子来拍他的下一部电影。

    电影剧本都快写好了,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金陵十三钗》,拍的是南京大屠杀的事情,现在准备找个好莱坞大牌来演里面的神父,小李子是张导的首选。

    同时,回国之后,就要开始全国海选十二个女生。

    为什么是十二个不是十三钗。

    是因为张导心目中已经内定了一个。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陈诺叫来,跟张导一起看过电影的张小斐。

    这女孩看上去眼睛大大,挺有灵性,过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