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李翊:这都是我跟我主玩烂的戏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建安十二年,初春。

    江东都督周瑜率吴师数万余众,正式渡江,进攻南郡。

    前锋数千人先至,列阵城下。

    旌旗蔽野,鼓角震天。

    曹仁登城远眺,见吴军锋锐,乃谓左右曰:

    “彼军虽众,然新胜气骄,可挫其锐。”

    遂募敢死之士三百人,令部曲将牛金率之出城挑战。

    牛金领命,率三百壮士开城而出,直冲吴阵。

    吴军见其兵少,遂合围之。

    牛金奋勇作战,奈何众寡悬殊,渐不能支。

    陷入重围之中,左右冲突,不得出。

    城上曹仁与满宠并立,见牛金等陷于重围,左右将士皆失色惊惧。

    惟曹仁意气奋怒,呼左右人取马来,他要亲自率兵出去将牛金救出。

    满宠急谏曰:

    “贼势方盛,不可当也。”

    “假使弃此数百人何惜?”

    “将军身系一城安危,不可轻出,以身赴之!”

    曹仁怒发冲冠,按剑叱曰:

    “周瑜小儿欺我太甚,水上欺我壮士便罢。”

    “今在陆上,焉敢如此狂悖?”

    遂不顾劝阻,披甲上马,亲率帐下骁骑百人,开城突出。

    曹仁心里有火,他在河北被李翊暴打,在汝南又被关羽欺负。

    不想如今困守南郡,还要被周瑜百般折辱。

    我打不了齐人,还打不了你吴人吗!

    时吴军方围牛金,忽见城门复开。

    一将挺矛跃马,直冲而来,正是曹仁。

    吴军前锋未及列阵,曹仁已驰至壕堑。

    满宠等于城上遥望,以为仁止于堑上为声援,孰料曹仁竟策马渡堑,单骑突阵!

    吴军大骇,围势稍松。

    曹仁大呼冲锋,奋力挥刀。

    所向披靡,直透重围。

    众吴将齐齐迎上,不能抵挡。

    曹仁杀到垓心,救出牛金

    牛金见主将至,士气复振,遂随曹仁奋力突围。

    然吴军合围甚密,尚有几十骑未出。

    曹仁回顾,复勒马返冲,再入敌阵。

    吴将陈武挺枪来阻,曹仁挥刀斩其副将,吴军辟易。

    曹仁遂尽救被困士卒,两军混杀一场,且战且退。

    城上满宠见状,急令弓弩齐发,掩护魏军入城。

    及归,曹仁引胜师回。

    满宠执其手,叹曰:

    “将军真天人也!”

    于是,三军将士无不慑服。

    江陵守军,士气大振。

    双方于南郡相持半年,曹仁知熬不过。

    乃拆曹操留下的锦囊遗计。

    观后,曹仁大喜,直呼妙策。

    于是,命人五更造饭。

    比及天明之时,大小军马,尽皆弃城而去。

    城上遍插旌旗,虚张声势。

    早有人报知周瑜,周瑜道:

    “吾围南郡半年,曹仁熬不过,遂弃城而走。”

    “今追上杀之,荆州当我有也。”

    于是亲自率大军去追击曹仁,至城下时,两翼军队齐出。

    曹军遮拦不住,被杀得大败,四散奔走。

    周瑜乃快马加鞭,直入瓮城。

    不想方一入内,只听得一声梆子响。

    两边弓弩齐发,势如骤雨。

    争先入城的吴兵,都颠入了陷坑内。

    周瑜急勒马回去,被一流矢打中,正击肋骨,翻身落马。

    众曹军四下里杀出,便要来捉周瑜。

    凌统、陈武、丁奉三人舍命去救,将周瑜救出。

    曹军士兵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来。

    吴军大乱,自相践踏,落堑坑者无数。

    程普在城外领军,见周瑜中伏,急命收军。

    双方混杀一场,吴军大败回寨。

    周瑜被救回帐中,唤行军医者用铁钳子拔出箭头。

    将金疮药敷掩疮口,疼不可当,饮食俱废。

    周瑜乃唤众将过来,道:

    “今吾中箭,可对外诈称我重伤不治。”

    “然后令大军徐徐而退,却于军中设下埋伏以应之。”

    “曹仁知我死,必率军来劫寨。”

    “由是可一鼓而下,破之不难矣。”

    众人从其言,随就帐下举起哀声。

    众军大惊,尽传言都督箭疮大发而死,各寨尽皆挂孝。

    曹仁在城中,闻说周瑜被流矢所中,尚不知情况如何。

    忽报吴寨有军士来降,是此前被吴军掳去的曹兵。

    曹仁急忙问周瑜情况如何。

    军士答曰:

    “周瑜今日中箭,急唤医者去治,然拖延太久,归寨便死了。”

    “今众将皆已挂孝举哀,军中疏于防备,我等才得脱大难。”

    “来向将军报此事。”

    曹仁大喜,随即商议今晚便去劫寨。

    夺周瑜之尸,斩其首级,送赴许都。

    商议已定,曹仁令牛金为先锋,自领中军。

    江陵城中,只给满宠留了少量兵马守御。

    其余军士尽起,于初更后出城,径奔周瑜大寨杀去。

    至寨门时,不见一人,但见虚插旗枪而已。

    曹仁情知中计,急忙下令撤军。

    四下鼓声齐发。

    东边韩当杀来,西边丁奉杀来。

    南边程普杀来,北边吕蒙杀来。

    周瑜奋身而起,亲自击鼓,为士兵提振士气。

    左右人念周瑜有伤在身,纷纷劝他下来休息。

    周瑜奋然道:

    “大丈夫既食君禄,就当战死于战场,马革裹尸还。”

    “岂可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乎?”

    于是不顾劝阻,执意临阵指挥众将杀敌。

    吴军大小将士,士气皆振,奋勇冲杀。

    曹兵大败,三路大军皆被冲散,首尾相顾不得。

    奋战一夜,曹仁只引得数十骑得脱重围。

    此役,吴军大获全胜。

    曹仁引败兵回到江陵城上去,急与满宠商议。

    双方一致认为,眼下大败,军士冲散。

    周瑜肯定会趁此时来攻,江陵城已经守不住了。

    于是,犹豫一番后,到底是选择了弃城。

    将城中能够带走的物资全部带走,径投襄阳去了。

    周瑜引军追到江陵,已是一座空城。

    于是,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战,吴魏两边都是“所杀伤甚众”!

    这才拿下了江陵城。

    虽然演义里写的是赵云趁机率军过来摘了桃子。

    趁着曹仁弃城,比周瑜抢先一步,占了江陵。

    不过历史上的江陵之战,完全是一场“绞肉之战”。

    双方大小十数战,死伤都极为惨重。

    周瑜最后虽然成功占据了江陵,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江陵乃南郡治所,既克江陵,剩下城邑传檄可定。

    南郡基本宣告拿下。

    周瑜一面摆宴庆功,大贺三军。

    一面又使人将捷报传回孙权处。

    不表。

    ……

    淮南,庐江。

    时庐江太守,乃孙氏三朝老臣朱治。

    早年间投孙坚,后又弃袁术辅佐孙策。

    孙策死后,又与张昭等人共扶孙权。

    朱治于孙氏而言,确实是立有汗马功劳。

    故庐江重地,孙权将之委任给了他。

    然庐江兵马并不足一万,因东吴大军已尽被周瑜带去前线了。

    要说东吴有没有想过防备庐江呢?

    也是有考虑过的。

    但张昭为首的一众东吴高层都认为,荆州比庐江富庶太多。

    齐人不可能为了庐江而舍弃荆州。

    兼之李翊又主动示弱,将大军尽数撤回,这就更加令吴人疏于防备了。

    退一万步讲,即便齐人真的会偷袭庐江。

    周瑜大军就在荆州前线,只要顺江而过,也随时能够回援。

    遂对庐江不以为备。

    这日,朱治于城上巡视,时不时地眺望一向北方。

    副将在旁侧问道:

    “将军所思何事,奈何一直愁眉不展?”

    朱治叹一口气,捋着胡须说道:

    “周郎将大兵于荆州,我庐江拥兵不足万人。”

    “倘齐人来攻,如之奈何也?”

    此言一出,众人都表示朱治多心了。

    纷纷安慰朱治说道:

    “齐方经略荆州,焉能舍肥肉而就鸡肋?”

    “荆州以一州之富,岂不远胜庐江一郡之肥?”

    “愿将军勿忧。”

    虽然不知道李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众人始终坚信齐人不可能为了庐江而舍弃荆州。

    朱治心中不安,令士卒循例巡防,不可松懈。

    忽一日,烽燧骤燃,探马飞报:

    “北军大至!”

    “北军大至!”

    “……”

    此言一出,城上守将无不惊骇。

    朱治急忙登城远眺,只见一彪军杀奔城下。

    如黑云一般压境而来,写着“关”字的旌旗猎猎生风。

    “……是、是青州军!”

    有认识的人,不禁惊呼。

    “……青州军?来者莫非是关云长乎?”

    朱治眉头皱起,后脊发凉。

    此时的关羽英风早已威震华夏,时人闻其名号,无不胆寒。

    这还未完,又见一队队骑兵似霜雪一般漫野而来。

    赵字纛旄凛凛耀日,左右皆呼为白马义从。

    “……此莫非幽燕之骑乎?”

    朱治见着那一队队白骑,直感觉压力山大。

    汉末的骑兵战力之最,无非并、凉、幽三州而已。

    赵云所率的白马义从,是直接袭承的公孙氏的骑兵。

    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身经百战,作战经验丰富。

    并由赵云、公孙续训练指导,可谓已是天下T0级别的骑兵编队了。

    青州军与幽州骑即便放在齐国,也是最顶端的部曲。

    刘备这是投了多少资源到庐江来啊?

    眼见齐人来者不善,朱治忙命人去准备舟船。

    万一有变,至少先控制住水源,给自己留条后路。

    命令方下,军卒又来报:

    “齐人已经截断水源,我舟楫水路走不动了!”

    朱治大惊,急忙前去查看。

    只见淮南舟师若蛟龙出水,陈字帆樯蔽江而下。

    三军并进,尘沙蔽天。

    齐相李翊亲执黄钺居中军,威仪赫然。

    城上吴军相顾失色,裨将吕范颤指曰:

    “此非虚张声势,实乃齐之精锐尽出也!”

    显然,齐军是有备而来。

    不!

    不单单是有备那么简单。

    只怕是从一开始从江夏撤军,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足足准备了半年。

    不得不佩服其效率之高。

    几乎是一鼓而下,莫说打得吴军防不胜防。

    是直接连让吴人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兵临城下了。

    朱治都不敢想,齐人为了今天,此前到底做了多少准备工作。

    单就细作而言,怕不是早已经将庐江给渗透成筛子了。

    朱治面如死灰,急令闭门固守。

    城上守军见此情状,尽皆骇然。

    朱治身为守将,还是强自整冠登城。

    见城外玄甲曜日,戈戟森然列阵前。

    霹雳车百架,已架云梯于城畔。

    淮南水师战船蔽江,帆影遮天。

    朱治强按佩剑,扬声质问道:

    “齐吴既为盟好,李相今日兴大军而来。”

    “陈兵于我城下,是何道理?”

    齐吴明面上仍然算是盟友,朱治先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上,让自己处于舆论上的优势之位。

    然李翊为了今日,准备了半年,岂会被这么一句话给难住?

    只见他金盔白马,缓辔至壕前,朗声应答道:

    “淮南旧制,乃天子敕夏侯元让镇守。”

    “后曹贼僭越,此间本为汉土。”

    “吾主刘玄德,乃汉朝苗裔,皇室宗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