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司礼监掌印出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你的乡试座师。”

    张敬修想到自己的乡试座师申时行,那不就是父亲的弟子吗?

    当年因为申时行执意要取他这个解元,还闹出不少事情来,最后张敬修放弃继续科举去了登莱。

    张敬修听说申时行去了直沽担任兵备道,为什么说申时行能帮自己?

    张居正说道:

    “你座师要转任武选郎了。”

    兵部武选司郎中,是掌管武官考核的重要职位,和吏部文选司郎中一样重要,也被称之为“武选郎”。

    这一文一武,差不多是大明最重要的五品官。

    大明官场的规矩,京官外任升三级,但是外官回朝也要降三级。

    申时行从直沽兵备道调回兵部担任武选郎,这在级别上算是平调。

    但是从含权量上,掌管全国武官阙选的武选郎,可要比直沽兵备道值钱多了。

    父亲让自己找申时行想办法,还真的能解决水师学堂招生的问题,武选司不就是负责人才选拔的吗?

    张敬修大喜,张居正说道:

    “既然你不想见你母亲和弟弟妹妹,那就不留你在府上吃饭了。”

    张敬修看着张居正,收敛起刚才的心情,小心翼翼的问道:

    “父亲,李阁老辞相,您还好吗?”

    张居正看向儿子道:

    “你是要问高新郑任首辅,为父心中是怎么想的?”

    张敬修连忙点头。

    张居正说道:

    “高新郑众望所归,他出任首辅也是正常的。”

    “至于说为父和高新郑的关系,那都是政见不和,倒严的时候为父还和高新郑并肩作战。”

    张敬修松了一口气。

    但是张居正又说道:

    “但要是说为父就这么认了,那也是假话。”

    “正如苏子霖所说,我大明正在千年不遇的‘大争之世’,如此盛世,能执掌朝争的也止一人尔。”

    “无论高新郑和为父私交如何,都一定会把为父排挤出权力圈。”

    “换而言之,易地而处,为父要是做了首辅,也必然会排挤高新郑。”

    “这无关道德,也非是个人好恶,而是必须要这么做。”

    “为父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就要坐上这个内阁首辅的位置才行。”

    张居正继续说道:

    “不过来日方长,还未到见胜负的时候。”

    张敬修立刻明白了父亲的对策,韬光养晦。

    这一招张居正也不是第一次用了,严嵩在朝的时候,徐阶带着高张二人,围绕在裕王府内,也是这么对付严嵩的。

    也难怪今天父亲这么早就从内阁回来,原来是做姿态给高拱看的。

    但是这样张敬修更担忧了,一山不容二虎,自己父亲的性格他自然是了解,那位高首辅的性格也如自己父亲一样,也是认准了绝对不回头。

    这样争起来,也不知道朝局会怎么样。

    但是张敬修担忧也没用,他现在不过是个蓬莱水师学堂的教学长,从六品的武官,这些朝堂上的大事,距离自己还是太远了。

    最终张敬修还是忍着没见自己的弟弟妹妹,直接去见了申时行。

    申时行主持过张敬修的乡试,他坚持张敬修为解元,不是因为他是张居正的儿子,是欣赏张敬修的文章。

    所以当张敬修来访的时候,申时行十分热情的欢迎了他。

    听完了张敬修的话,申时行沉思说道:

    “这件事倒是不难,在我刚上任武选司郎中的时候,苏子霖找过我,说是准备在全国设立武学蒙童制度。”

    “武学蒙童?”

    事关苏泽,出现新名词很正常,可蒙童和武学这两个字,到底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申时行说道:

    “武学蒙童,就和国子监预科一样,挑选民间十四岁,身强体壮,能读书识字的蒙童,将他们召入武监预科读书。”

    “你们那个水师学堂,也可以分设一个预科班,从十四岁开始教起嘛。”

    张敬修傻了,他本来只是准备来京师招一批学员,先搞几个短期培训,填充紧缺的船上岗位。

    但是申时行直接提出一个计划,从十四岁的武学蒙童开始教。

    张敬修很快明白这样的好处。

    从十四岁开始教,这正是一个人最能接受新知识的时候。

    实际上水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现在的水师学堂,其实只是军官短期速成班,将航海的诸多技能分拆成几个部分,分别培训专业的岗位。

    这样的速成班,培养一个导航的火长,一个操炮的火炮长还行,但是没办法培养出指挥整艘船的舰长。

    而且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培养的时间还在拉长。

    这些还只是航海技术,海军战术、海战操练,这些东西学习的时间更长。

    十四岁的蒙童,可以将一切从头学起。

    张敬修的眼睛亮了。

    身为水师学堂的教学长,让他亲手培养一名全面的海军军官,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恩师,水师学堂也能招收武学蒙童吗?”

    申时行点头说道:

    “这个自然,大明水师现在也划归兵部,水师学堂和武监一样,都是朝廷设立的武生学校。”

    张敬修又疑惑的问道:

    “这个武生蒙童的挑选标准是什么?”

    申时行说道:

    “也是按照国子监预科蒙童的标准,由地方学政官员推举,品学兼优的,身体强壮的少年。”

    “经过武监和水师学堂考核后,决定能不能留下来。”

    张敬修又问道:“那他们的学费呢?”

    申时行说道:

    “也和国子监预科一样,每月朝廷拨给廪饷,让他们能在学校安心学习。”

    “按照苏子霖的计划,武监预科读满了两年,经过考核合格就能升入武监。你们水师学堂预科也是同理。”

    听到这里,张敬修露出惊喜的表情。

    如果真的能这样,那水师学堂就能招收一批完全由学堂培养的学生。

    可以想见,这些学生日后一定能成为大明水师的人才。

    张敬修激动的看向申时行道:

    “恩师,苏翰林什么时候上书?我去劝说父亲支持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