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改良版郡县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外儒内法?儒皮法骨道家心?”

    扶苏愣了一下。

    在他看来,这三者就算不是完完全全对立的关系,也绝对是不可能同时共存的。

    现在姜承奕将其比做成一个人身体当中的三种不可或缺的组成。

    那不就是要让他们三者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吗?

    “将制度融合我还可以理解。可这种思想泾渭分明,又如何可能真正融合在一起呢?就比如我肯定看不惯法家那套,法家也肯定看不惯我们这套。”

    “至于道家......我并不觉得他们那样无所作为的学派理论可以用于治国。那样整个天下都要乱套了!”

    扶苏说起别的事情来可能有些呆滞。

    但是在学术问题上,他可是整个大秦最为耀眼的学霸!

    在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的理解上,他除了那几位饱读诗书的年迈的德高望重的大儒以外,可以说是谁也不服的。

    不过姜承奕倒是没有嘲笑他的自负。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要是脑子里不这么想,那才出大问题了。

    他只是淡淡道:

    “可你别忘了。我跟你说过,制度本身就是思想的演化,就像是分封制只是儒家思想的产物,而郡县制只是法家思想的产物。”

    “若是想要将产物融合,自然是需要将思想也融合起来的。”

    姜承奕知道,扶苏其实已经触及到了他话语当中的核心思想。

    只是鉴于时代的禁锢,他不敢去想该怎么才能把这些不同的思想融合在一起罢了。

    知道了这点,姜承奕自然也就不再和他卖关子,解释其中的道理。

    而是直接将结论说出口:

    “只要将郡县制优点保留,再将分封制优势引入,屏藩中央,快速稳定地方,不就行了吗?”

    姜承奕的策略让所有人都沉默了一瞬。

    他们在思考姜承奕策略的可行性。

    客观而言。

    姜承奕的想法肯定是好的。

    如果能将两者的优势完美结合在一起,那对于国家的安定长久绝对是有益处的。

    但是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过于天真、也太过于幼稚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他们又不是傻子,心中当然也是都懂的。

    可想要做出合适的融合,首先需要有一个熟读诸子百家全部经典、并且能客观分析出每一个学派优势劣势的大儒做指导。

    其次,还需要有在治理国家上有心得的人。

    而在春秋战国五百年战火不断的时光里,诸子百家同样互相攻讦。

    这就像是一种刻板印象留在了他们这些后代学生的心里。

    所以是绝对不可能有符合第一个条件的人的。

    就算是他和扶苏也不行。

    不然的话他们二人也不会在朝堂上互相看不惯了。

    而第二种就更难了。

    哪怕是他这个大秦左丞相,也是有着对法家学派理论的盲目崇拜的。

    他也不敢说自己能完全理智地点出每个学派思想的优劣之处。

    姜承奕肯定也是有着自己喜好的学派的。

    所以他肯定也做不到绝对客观!

    那么这个议题就是不可能完成的议题了。

    一念至此。

    李斯冲着嬴政摇了摇头。

    他觉得姜承奕的想法确实是好的,之前的某些想法也的确是前瞻而且有时代的预见性的。

    是绝对超越朝堂上一大堆尸位素餐的官员的。

    但是在这件事上,他想必是没有彻底想好具体的解决方案。

    所以他说出来的宽泛的解决方法在李斯这样的专业人士看来显得有些可笑。

    就连扶苏也想到了这一点:

    “先生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是却是不可能做到的,或许国运周期律是不可避免的,大秦也只能尽量延长国祚了。”

    可姜承奕的输出并没有完结。

    而是才刚刚开始!

    他皱了皱眉:

    “谁说不可能做到的?”

    “莫非先生已经想好了办法了?”

    扶苏震惊道。

    “当然,大秦其实是可以将这两种制度小规模修改后再整合在一起的。”

    “此话何解?”

    扶苏赶忙问道。

    “很简单,继续让中央直辖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免、不外加世袭,这样能保证百分之七八十的郡县都掌握在中央手中。”

    “但要对官员的地方自治适当放权,增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