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委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伪,李世民知道,真到了那一天,李承乾能干得出来。

    “朕倒是怀念那个总想着把妻儿流放岭南的承乾了。”

    “当初臣不露锋芒,他们去岭南还有一线生机,自臣编撰《贞观字典》,父亲将臣的文章散播出去,臣主持两届制考,发起注解古籍刊印,还修订《贞观成语大全》。臣如今之盛名,一旦被废黜,他们没有活路,只会无比耻辱的死去。

    若非是为了这些,父亲以为臣为何要留在这里?只有臣留在这里,做好一个太子,待父亲千秋万代之后,他们才有一条活路。嫁与臣为妻,投身到臣的膝下,着实没什么前途,让他们少受些羞辱,臣能为他们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李承乾说这些,无非是心里还介怀当年的种种。

    过去那段挥之不去的记忆,是李承乾心里的刺,永远也不可能拔掉。

    “我吃不下,你自己吃吧!”心情不好,晚些时候李承乾来请安见面了也尴尬,李世民干脆开口:“今日请安免了,明日有的忙的,你自己好生歇着。”

    大家心情都不怎么好,李承乾也不知道杨梅酒该不该送去甘露殿,踌躇半晌过后,李承乾还是决定送了,毕竟李象点名送了。

    用过午膳,午休过后,李承乾百无聊赖,遂去弘文馆找了几本外语书,打发时间。

    不知为何,他今日的心静不下来,又酸又涩,想找个人倾诉,却又不知道该找谁。

    回到东宫又枯坐半晌,一直到天色将暗,眼瞅着宫门下钥,李承乾突然出宫。

    玄武门之前,太子出入宫禁没有限制,玄武门之后太子出入宫禁必须要皇帝手诏,不过之前李世民又下诏,李承乾出入东宫,不需要手诏,不受时间限制,所以守门的官员也就没有为难李承乾。

    呼吸到外面新鲜的空气,随便找了个小摊吃了一碗馄饨,心情好多了。

    举目四望,自己在这里除了李象,似乎只有魏征和皇帝知他底细,皇帝那里是去不得,魏征那里去一去倒不是不可。

    深夜,魏征已经洗漱更衣,正要就寝,仆人突然来报,有人一定要见他。

    裴夫人从榻上起身,揉揉眼睛,不耐开口:“都要睡下了,是谁啊!”

    长安城里,敢这么冒昧的人不多,魏征大概猜出是李承乾。

    “夫人且安寝,我要去陪客人了,今夜怕是不好睡下。”

    李承乾被迎入正厅,魏征穿好衣服才出来,尚未来得及见礼,李承乾就已经扑上来了,一把抱住魏征就哭。

    “师傅,我不知道为何,今日就是想哭。”

    魏征拍了拍李承乾背心,明白,这是委屈了。

    “想哭就哭吧!”

    =======================

    发现了一个问题,之前受影视剧《贞观之治》的影响,我一直以为张玄素是太子少师,今天一个读者说张玄素不是李承乾的太子少师。

    所以,我去查了一下,太子少师时教导太子功课,李承乾的三位太子少师,贞观四年到五年的李纲,贞观十三年到十六年的房玄龄,贞观十六年五月到十七年的位置。

    张玄素、杜正伦、孔颍达、于志宁、李百药、颜师古、马周等能在李承乾东宫挂名的人,我挨个查了,他们都不是太子少师,我还去看了《新旧唐书·太宗本纪》《资治通鉴》,除了李纲、房玄龄、魏征之外,没有记载李承乾有太子少师。

    也就是说,从贞观五年到贞观十三年,有长达八年的时间,李承乾是没有太子少师的,少保个少傅一开始就没给他配。也就是说,史书记载他自李纲死后的好学,很可能属于自学。

    太子做到这个份儿上,也挺悲剧的,他老爹还是特别会立人设的那种,场面功夫做的很好,如果不深挖历史,真的就是觉得李承乾被废,完全是李承乾的原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