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傻子的命就不是命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请我帮忙?”

    沈新愣了一下,下意识的想说你堂堂一个千万级别大市的副支队长,能找自己帮什么。

    但下一刻就反应了过来。

    “刘支,您是说训练警犬吗?”

    想来就这种可能了,上次去平虞,湖边吃饭,专门聊过短视频,自己训警犬的事情。

    不过沈新要是没记错的话,平虞也有两个警犬基地,警犬配置应该够的吧。

    刘杰摇头:“不是警犬。”

    说着,又语气一转,道:“当然,你要是愿意去我们平虞训练警犬,我也没有意见。”

    他都打听了,沈新训练警犬是一绝。

    咳!

    吕有为用力一声咳嗽,打断刘杰,道:“刘支,咱们还是说正事儿。”

    沈新要是被平虞警方挖走了,赵鸿杰一定收拾自己。

    刘杰笑笑,招呼沈新坐下,然后道:“是这样的,有个案子,我想请你帮忙。”

    说着,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份卷宗,递了过来。

    “你先看看,心里先有个底。然后也不是什么命令,算是我个人请你帮个忙。”

    他又提醒了一句。

    意思就是沈新真拒绝了,也可以。

    沈新下意识的接过卷宗,心下更糊涂了。

    平虞的案子,找自己帮忙,这不合理吧。

    不同城市的警察,当然可以协作。

    但那是自己有案子,嫌疑人跑到别的城市,请求协助帮忙。

    而眼下却不是。

    是平虞自己有个案子破不了,要找自己帮忙。

    因为接过卷宗的时候,沈新就瞄到,卷宗的时间是2012年。

    六年前的案子了,那肯定是悬案。

    如果是这样情况,那可太稀奇了。

    首一个,案件管辖权。

    这案子就是平虞的,哪怕破不了,成为悬案了,那也归他们管。

    当然,可以组建专案组,从其他城市抽调精英干警,协作破案。

    但这种情况,一般要省厅挂牌侦办才行。

    眼前这个案子显然不是。

    就算是这种情况,抽调来的专业警员,或者省厅下来指导的专家,也只是起指导办案的作用。

    具体的工作,还是要属地警察来做。

    而到了实际现实中,还要更麻烦一些。

    就最主要的一点道理,说的是能者为之,但谁都不是圣人,自己辖区的案子破不掉,要找外人帮忙,岂不是显得自己很无能。

    别说下面的人,领导都不一定愿意。

    所以这一刻,沈新是真糊涂了,不确定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别是个坑。

    所以沈新瞄向了吕有为。

    领导你给个话啊。

    吕有为读懂了沈新的眼神,心下笑骂一声鬼精,道:“小沈,人家刘支难得专程上门跑一趟,你先看看卷宗,能帮上刘支的忙最好,帮不上也没关系的。”

    这话一出,沈新心里有底了。

    意思是面子得给,但具体帮不帮,回头再说。

    “刘支,那我先看看。”

    沈新坐下,打开卷宗。

    一起凶杀案。

    案件发生在2012年7月13号。

    地点就在平虞下辖的松陵区,清原镇,乌坝村。

    当天上午9点40分,清原镇派出所接到报案。

    报案人叫罗丽美。

    年龄58岁,她亲自到派出所报案,称儿子韩小龙失踪超过一天。

    接案民警叫赵培柱。

    卷宗里有接警笔录,沈新立刻看到,罗丽美称儿子韩小龙小时候生病,脑膜炎,送医不及时,导致成为了傻子。

    罗丽美家庭条件也不好,夫妻俩为了给儿子治病,东奔西跑,没有治好,钱也花光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她老公在工厂干活,卷进设备,意外死亡。

    老板非说是她老公操作不规范导致的。

    最后打官司,判决老板负百分之三十的责任,然后安慰性的赔偿了十三万。

    这点儿钱,操办丧事,给儿子治病,也很快花光。

    罗丽美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失踪的时候,韩小龙已经33岁。

    笔录里有写到,赵培柱问罗丽美,韩小龙以前是否有自己走丢的情况。

    罗丽美答很少,只在村子里活动。

    然后派出所出警,对乌坝村进行走访,还有对外围监控进行调查。

    当时是12年,城市里的监控尚且有盲区,更别说乡下农村了。

    仅有北面,入村一条宽一些的水泥路,村口的电线杆子上有监控。

    对着村子外面,还没有夜视功能。

    夜晚的拍摄全靠电线杆子上路灯的照明,清晰度有限。

    然后查了,并没有发现。

    找了一天,没有找到。

    派出所还扩大范围,去周边的几个村都找了,一样没有发现。

    当时还怀疑韩小龙可能遇到意外,所以把村子外围,一些犄角旮旯都找了。

    还沿着村子南面的河道搜查了一番,一样没有发现。

    一直到14号上午,派出所民警在村子里走访的时候,意外注意到,村子东面村道附近有一口井。

    问了才知道,这还是当年集体时期打的井。

    以前村里都靠这口井吃水。

    后来通了自来水,然后这口井地下水变质,慢慢就没人再使用,用水泥板盖了起来。

    当时走访的警察也就是随口一问,随便的打开了水泥盖,低头一看,呆住了。

    井底头朝下,飘着一具尸体。

    案件至此升级,变成了凶杀案。

    时任松陵区刑侦大队大队长的刘杰带人出了现场,接手了这起案件。

    经查,水中尸体就是韩小龙。

    他已经出现皱缩,和轻微腐败膨胀。

    但根据报案时间推测,死亡时间应该是11号晚上。

    11号这天晚上六点多,还有村民见到韩小龙。

    罗丽美自己也说,她11号上班之前,还见到韩小龙。

    当年52岁的她,在镇上一家服装厂上班,两班倒,那半个月刚好是夜班。

    晚上八点去上班,早上八点回来,12个小时。

    她晚上给儿子做好饭,盯着韩小龙吃完去上班,走的时候大概是七点出头。

    12号早上回来,她并没有看见韩小龙。

    但也没多想。

    韩小龙傻,但精力旺盛,有的时候天不亮就跑出去玩,一玩就是一天。

    倒也没什么危险。

    他是傻子,很少有人会跟一个傻子过不去。

    而且村子里,乃至于附近的村庄都知道他,丢不了。

    所以罗丽美安心的补觉。

    结果睡到下午两点多,起床做饭,出门找韩小龙的时候,才发现韩小龙不在村子里。

    问了一圈儿,没人见到。

    她到处找,到处问,但是都没人看见。

    也去附近的村庄找了,依旧没有发现。

    关键什么时候走丢的都不知道。

    当时罗丽美没有主意,想报警,然后村里有人说什么报警要失踪48个小时,警察才会立案。

    再加上当时找到了晚上,还有人说派出所下班了。

    还有说没事儿,说不定跑到哪儿去了,总会回来的。

    罗丽美小学没毕业,见识不多,周围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搞得她自己也没了主意,最后就准备再等等。

    她愣是还去上班了。

    因为少上一天班,扣一百块钱。

    她叮嘱邻居帮自己盯着,看看韩小龙晚上会不会回来了,回来了就让他别瞎跑了。

    忐忑的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罗丽美就匆匆回家,问了邻居才知道韩小龙依旧没回来。

    这才跑去派出所报警。

    因此刘杰才做出了死亡时间是11号晚上的推测。

    可能是十点之后。

    当时乡下没什么娱乐活动,很多人都是早早上床睡觉。

    八九点村里路上就没什么人了。

    尸检的结果也基本印证了这一点。

    比如胃袋里的食物残渣,就是11号晚上韩小龙吃的饭。

    沈新拿起尸检报告。

    韩小龙身上有多处挫伤,推测生前和凶手发生过扭打。

    然后左颞部向上3公分处,有2公分创口,深达颅骨外板。

    见线性颅骨骨折,颅骨凹陷,边缘呈不规则状。

    简单一句话,就是左边太阳穴上面一些的地方,被人用石头砸了。

    法医推测就是石头之类的物体。

    其次,通过体内器官硅藻等信息,确认被害人有生前溺水特征。

    所以韩小龙是头部遭受重击,深度昏迷之后,又被扔进水井里溺亡而死。

    沈新继续往后翻。

    下面就是调查报告了。

    乌坝村有217户,户籍人口有841人。

    并无外来人口。

    案发之后,刘杰等人立刻做出推测,是村里人作案。

    原因很简单,村里这口井位置比较别扭。

    整个乌坝村,南边临河道。

    河道东西走向,绕村在村子西南角折向北面。

    所以村子三面有主要道路,交汇在村子中间,北面有监控,东面通往大德村。

    西面有水泥桥过河。

    而这口井,就在东面这条水泥路,距离村口80米,然后道路北面30米的位置。

    之所以别扭,是因为原本这一片是空地。

    后来批了宅基地,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