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糖业何去何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唐腴胪点点头,说道:“何止呢,您这三年时间,已经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华夏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这可是天时;两广地带属于亚热带,可引进东南亚的优质甘蔗品质,这属于地利;世界经济大萧条,虽然有洋塘倾销,但制糖设备也更好更便宜的引进,这便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华夏制糖前景有望夺回市场。”

    他的话里,不仅有对陈光良文章的欣赏,也有对宋仔文的追捧——1928—1930年间,宋仔文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华夏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

    也就是说,华夏现在有权对洋塘实行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本土产业。

    事实上,如今西方国家也在搞这种,征收外国产品的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因为经济不好。

    随后,宋仔文凝重道:“你知道他陈光良为什么不自己投资,反而大方的写在报纸上嘛?”

    唐腴胪少做思考,便已经明白的说道:“陈光良是商人,按道理有如此好的反感,理应自己投资才对。他现在大方的写出来,看样子是希望粤省官方采纳他的建议。而说到底,他在担心粤省的营商环境。”

    宋仔文点点头,说道:“不错,不然商人逐利,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把这篇文章,拿给实业部,再转给粤省方面。”

    “好的”

    实业部,就是原来的工商、农矿两部,今年已经合并,部长是孔祥熙。

    《华夏糖业的何去何从》这篇文章刊登后,原来的‘国民制糖公司’股东虞洽卿、方椒伯、张元济等人纷纷致电陈光良,询问陈光良是否有意发起新的制糖企业,去粤省投资。

    大家的意思是,如果陈光良愿意发起,他们愿意入股投资。

    很明显,大家都看到了庞大的利润,和成功的可能性!

    ‘国民制糖公司’一开始并不是江浙财团发起的,其股东非常复杂,发起人马玉山也是粤省人;后来几经波折,由江浙财团掌控,直到最后破产。

    面对大家的鼓动,陈光良不为所动,并不打算主动发起投资。

    他在等一个契机!

    其实,陈光良现在的事业,也陷入一个瓶颈。

    地产暂时没有新的项目,金融也开始收缩战线。而恰恰是这两个产业,为他创造了九成的财富,也就是上千万的‘现金流’。

    手握庞大的现金,自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这个时代很乱。

    一不小心,可能就被人盯上。

    这也是为什么——陈光良分批采购了足足四百辆雪佛兰汽车的原因,因为他要将部分现金,变成实物资产,但同时又不能贬值。

    现在一辆雪佛兰汽车,5000大洋早已经买不到,至少是8000大洋以上。

    美汇还在涨,预计一辆汽车将价值10000大洋以上。

    早晨,陈光良在家吃完早餐,随后拨通40000号电话,让其派车在家的附近来接。

    这个时代又没有来电显示,甚至还需要‘转接’,而陈光良惯用伎俩都是用‘假姓’代替。所以,‘长江出租车’的调度员并不会怀疑,也不会主动去怀疑。

    随后,陈光良来到阳光家园的旁边里弄,站在路口等待长江出租车,并用手表计时。

    ‘十分钟必达’这是长江出租车对客户的承诺。

    为了做到这一点,长江出租车已经拥有15家分行、220辆汽车。

    五分钟后。

    ‘蓝白色’的长江出租车,便来到陈光良的面前。

    一位身穿西服,带着领结和白手套的司机下车,恭敬的来到陈光良等人身边。

    “请问您是吴先生嘛?”

    “嗯带我去长江出租车总行。”

    “好的,您请!”

    新来的司机,并不认识陈光良,这也是很正常。

    甚至长江出租车的600多名职员中,有一半不认识陈光良。

    发展实在太快了,从去年11月开始正式筹备扩张,短短的十个月时间不到,从二十辆车增长至二百二十辆车,六十个职员增长至六百多个职员。

    很多司机,都是长江出租车自行培养,出资给他考驾照,并进行各种培训。

    好在这个时代的汽车速度很慢,人也算尽心,上手很快。当然想当司机也不容易,至少也要读过几年私塾,不然怎么填单和交流。

    坐在后排,陈光良体察民情起来:“你们做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怎么样?”

    前排的司机很专注的开车,闻言后,培训有素的说道:“还可以,都是客人赏饭吃。我们拿10%的服务费,公司还给我们一些基础保障。所以,也是做的多,赚的多,一般不会低于五十大洋。”

    如今,长江出租车的业务并不算繁忙,毕竟车队才组建不久。

    司机说的五十大洋,但却是真实的,因为长江出租车现在还给一些保底和全勤之类的福利。

    与此同时,长江出租车还给大家各种‘晋升展望’——也就是业务增长的同时,大家的收入会继续增长。

    这样一来,大家就是绑在一条船上的利益共同体。

    所有司机和职员也明白,长江出租车的业务增长是非常快的,在和外资出租车的竞争也是不落下风,前景远大。

    抵达长江出租车总行‘福州路’时,副驾驶的林峰随即下车,第一时间为陈光良拉开车门。

    司机也下车,并看到这一幕,培训有素的说道:“老板慢走”

    林峰笑着来到他的面前,说道:“那是你老板多少钱来着?”

    司机愕然,他就知道这个老板不简单,原来真是自己的老板。一路上,他谨慎的提出后面有车跟着他们,副驾驶的保镖头子也毫不在意,现在想想——其实就是老板在暗查,幸亏自己还算服务周到。

    “这是账单”

    “剩下的是你小费”

    林峰爽快的多给1元,然后跟着走进总行。

    “我的个乖乖,真是遇到老板了,这个够我吹一阵了!”司机上车后,嘀咕的说道。

    在他们司机的圈子,或许没有见过老板。

    但是在这上海滩,又有谁不知道‘陈光良’的大名呢?

    或许陈光良没有杜月笙、黄金荣势大,但是就名气而言,陈光良可能还要响亮一些,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巨富,就是如此响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