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派大点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杨药师拉着辛夷回到房间,让他细细解释其中周折:哪些门派曾来送礼?具体缘由如何?

    辛夷:“第一家便是晋江商盟。”

    “这不足为奇,他家立足晋国,门下十二道商号,商业版图如此磅礴,想来肯定会送。”杨药师不觉眯起眼睛,模仿起晋江商盟最著名的口号:“晋江首发,支持正版!”

    “不过,他们送的是书局折扣券,让咱们荐客返酬。”

    ……

    “还有呢?京中有哪些势力?”

    辛夷掰指道:“叫得出名字的,有大觉寺。”

    “不错,大觉寺是近京年头最久、僧众最多、来头最大的佛寺,香火最旺,理当出资。”杨药师道,“何况那第一禅师与你师父穿一条裤子,哼!”

    “京中还有明心书院出了力。”

    “这我知道,哪能少得了他们!咱们晋国最高权威学府,天下知识库,向来四处输送人才。”杨药师又道。

    “朝中账目最不好核算,”辛夷挠头,“明面拨款走户部国库,户部称新朝奠基,开销庞大,国库不充裕,但愿出力,还说今后各州府必定鼎力配合。财物配送由五镜司随同知州而来,镜司又单独递了一本账,说是宫里太后及诸位殿下的心意??杂七杂八算下来,我统一计入朝廷账上,总计三成。”

    辛夷补充道:“邺城是悄悄运来纯金,单算便占四成,心意显得尤为贵重。另外昭天楼分了两笔:一笔随邺城,以木火两象门二位门主名义;另一笔由天水西域的其余三位掌门所出,两边数额相近,加起来不足一成。”

    “昭天楼出得少了些,他家以木匠起家,素以精巧工造为立业根基,这几十年触角伸向水脉漕济、奇门遁甲、佛窟造像。啧啧,尤其‘金华大妈’接手后将生意做得蒸蒸日上,他家少主还对咱们家长乐……”杨药师住口,转而道:“倒也不是怪他们吝啬,产业庞杂,账面上自然要精打细算,意思到位即可。”

    “没了?”杨药师见辛夷停住,追问道。

    “还有些小门派送药材、支援棉布之类,多得很。”

    杨药师捋后,补问:

    “归墟府竟然没出钱么?小气东西,观里油水那么肥,整年在邺城、南诏之间左右逢源。这么利民的好事,他们不出来显眼?难不成还在记恨你祖师爷当年骂他们的话?哈哈哈哈。”

    “归墟府来过。只因他们说,若收银子,就得收下三万张十大克符,让咱们在堂中张贴,遇到不治之症就发给病人,还说是天师真人亲自开光,克除邪祟,包治百病……自然被师父拒收了。”

    辛夷笑得脸通红,说话都打结了:“师父还一本正经问那小道童,‘是张天师亲自托梦告诉你的?还是我家老药王去天上,住你家张天师家里教他的?’”

    医者不避死后事,不惧阴间与阳间。杨药师更是放声大笑,二人哈哈了好一阵。

    “这样算下来,咱们药王谷只出了一成钱?”

    “师叔且看今晚邺城拨的三千两,后续必然有人追加。真这么追下去,咱们倒赚一笔也未可知。”

    “那也该我们得。我们出力,他们出钱换好名声,两不相欠。”杨药师低语,“只是,这并非邺城地界,他们这般积极,不知图什么……”

    方才散会后,邺城精御卫立刻前往旧庙收拾整顿,行事极为迅速。邺城人在晋国之地四处奔走救扶病弱,说来有些好笑,不知晋国朝廷知晓后作何感想。

    邺城于亡国多年的前魏国而言是“忠城”。

    它不尴不尬地继续“忠勇”,凭借关卡重地之位与晋朝通商,旧部根基深厚,八面玲珑。

    可若久久不能归属于新朝,这“忠”恐怕迟早要成“叛”。

    杨药师到底率性,表面上夸赞季临渊,背地里却对辛夷这类心腹多加讽刺邺城,辛夷却不接话。

    于是,杨药师说要将今日之事修书通禀药王谷,待辛夷走后,却寄了两封信??还有一封不知道寄往何处去了。

    *

    长乐这边。

    方才散会后,季临渊领着两个弟弟、八个精御卫,继续缠住她:“反正长乐神医半夜不睡,不如同我们一起去。”

    长乐挑眉,回敬道:“走啊,把季二公子也推过去。”

    说着作势要推季临安的轮椅。

    不料,季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