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江南第一美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景修兄,可否请教一下,你策论是如何写的?”

    在学子驿馆的房间里,王水山主动的和宋时安对起了答案。

    宋时安谦虚的摆了摆手,道:“还是你先说。”

    很简单,考完还跟你主动对答案的,那都是觉得考得好的。

    比起知道宋时安的内容,他更想要的,是自己的答案得到认可。

    “让我就先说说我浅薄的见识了。”

    王水山含蓄的笑了笑后,道:“私以为,国库粮食空虚,必定要从根源解决问题。”

    “嗯。”

    宋时安点头,直接附和。

    看来他也掌握了要点。

    “虽然大虞去年宜州蝗灾,粮食欠收。但仅仅是大虞六州之一遇到了天灾,其余五个州,尤其是关中的京兆大地,甚至是丰年。这样的情况,放在以往并不算特殊。甚至说,还是正常的。”

    王水山不是闭门造车读的死书,他跟其父曾辗转多地,对于基层民生颇为了解,所以他直接判断道:“据我猜测,储粮并非是突然减少,国库空虚。而是每一年,都在持续赤字。直至去年,终于见底,朝廷无力承担,民愤才猝然爆发。”

    这一番话,直接让宋时安刮目相看。

    没错,非常的难得。

    一些脱离生产的世家少爷,别说知晓民生实际状况,就连麻、黍、稷、麦、豆可能都分不清。

    现代人分不出还好,没有粮食危机,根本就不存在粮食安全的概念。

    可世家子弟,那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继承者啊。

    连这些都不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

    “其实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为什么突然就无力承担了呢?”王水山继续道,“当年皇帝陛下继位时,大虞记载的官吏四万,兵卒二十六万。而现在,官吏已经超出十万,兵卒接近五十万,足足翻了一倍。”

    “那需要裁减冗官吗?”

    “不,绝对不可。”

    摇了摇头,王水山严肃道:“南岭百越伪帝孙佗骁勇好战,胁迫了近百个部落顺从他,拥兵十数万。讨伐他,纵使能赢,蛮荒之地,占之无用,但又不可不驻军提防。辽东朔北王,虽名义称臣,可为人贪婪善变,只要有利,随时会开口咬人。而最大的敌人,自然是北边伪齐朝的姬渊,此人雄才伟略,有心怀吞噬天下的野心,其国势甚至不弱于我大虞多少……”

    “我大虞国力虽然最强,但四面临敌,其实并不占‘势’,甚至说,只能自守,抽不出任何的余力南征北进,拓展疆土。”

    说着说着,王水山激昂道:“为了一统寰宇,必须要土地变法了。”

    他说着说着,宋时安缓缓的鼓起了掌。

    被这样一搞,他都有些脸红了:“时安兄这是?”

    “继续说。”宋时安道。

    王水山润了润嗓后,道:“粮食短缺,不能裁官裁军,也不可提高税赋。为今之计,需要让那些被世家大族所隐蔽的佃户脱离出来,然后均田法,鼓励开垦新地。第一年免税,前三年减税。三年以后,再行七分税。如此一来,五年之内,国库空虚得到缓解,十年之内,国库充盈,再养数十万大军不成问题。”

    “好,说的好。”

    突然的,宋时安喝彩道:“这些狗世家,早该死一死了。”

    “……”

    原本还在笑的王水山被宋时安的激动搞得一愣,连忙解释道:“当然,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已经是了。

    怎么说呢?

    宋时安知道,他的心绝对是好的。

    他就像是海瑞一样,慷慨正直。

    但同样,也像海瑞一样,做不好官。

    有人可能要说了,海瑞做到了正二品,怎么算做不好官呢?

    官做得大,不代表做得好。

    他可以作为改革的先锋,但没办法引领改革,甚至说,让他为封疆大吏,治理的范围超过不了一个郡。

    那就更别提十数个郡,几百万人口了。

    “景修兄觉得如何?”王水山问道。

    “非常好。”

    宋时安点头回应,表情认真。

    好在哪里呢?

    好就好在,他不是口嗨,他是真的把这些话,写进了他的考卷里。

    光这点,就值得敬佩。

    但实际上,还是立场问题。

    他父亲是从马夫干到的县尉,就不属于是世家这个群体。

    自然,对世家没有好感。

    下手,也是直击要害。

    “可有不足?”王水山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