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抽丝剥茧,这次要找到了!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此刻,林逸的思绪已经彻底清晰。

    从那六位受害者离校时的异常举动,便可以推断出她们对这位凶手,完全没有任何戒备之心。

    或者说,在六个人的正常思维里。

    约她们见面的这个人绝不会有任何威胁,更不可能对她们做出任何过分的事情。

    而且,这个人身份极其特殊。

    一般情况下,这类人是学生们平日里几乎接触不到的。

    正因如此,她们才会在见面当天精心打扮,只为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

    同时,为了避免给这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们甚至选择隐瞒会面的事实。

    担心被其他室友发现后,引起不必要的猜测。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

    就是这自以为毫无危险性的见面,夺走了她们宝贵的生命。

    基于这种推测,六名受害者独自离校的奇怪行为,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种行为无疑给了凶手,近乎完美的作案机会。

    毕竟,没有什么比受害人亲自帮忙掩盖事实,更有效的办法了。

    想到这里,林逸深吸了一口气,将繁杂的思绪压下。

    拿起桌上的手机,林逸重新翻阅起了十八年前,岩城大学**案的案卷。

    由于此案是一起复杂的连环案,因此一旦发现关键线索,就需要结合十八年前的案件资料来进行验证。

    若能找出相同之处,则几乎可以确定这一线索的有效性。

    几秒后,林逸便找到那桩**案中,一名受害人舍友的描述。

    受害人在失踪那天,一反常态地早早起床打扮自己。

    并且没有告知任何人,就单独离开了学校,从此再也没回来。

    看到案卷里的这条记载后,林逸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神色中透着一丝果然如此的表情。

    毫无疑问,这和他之前的推论完全一致。

    十八年前的那个受害人,和现在的这六名受害人一样。

    她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次会面将会遭遇不幸。

    反而都还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从这里还能得出另一条线索,凶手早在十八年前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当分析进展到这一步时,嫌疑人的职业范围已被大大缩小,不再是之前那样毫无头绪。

    林逸缓缓闭上眼睛,脑海里开始深入思索,试图勾勒出这个嫌疑人的具体形象。

    说到知名度,明星与主持人绝对是首要考虑的职业范畴。

    而且,也确实能让这些受害者,心甘情愿地为其保密。

    因为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公众人物不能和普通人有过分亲密的行为,否则容易引发一系列不好的反应!

    尽管这个职业非常符合,但在作为这两起案件的嫌疑人,仍然有些不合适的地方!

    首先,明星通常不会有专门的工作台来处理尸体,更别提要精细切割人体了!

    其次,一位自十八年前就有知名度的艺人。

    在经过这么多年后,仍旧能让六名受害者自愿赴约,足以见得其当前依旧拥有不低的关注度。

    而那些高人气的艺人们,往往会被狗仔队盯梢。

    在这种有人监视的情况下,明星很难逃脱罪行,因此排除了这一职业可能性。

    除了明星之外,某些特殊行业的顶尖人物,也可能具备足够的知名度,比如运动员、艺术家或作家等。

    但在这几种职业中,林逸觉得这两起**案一定是艺术家所为。

    因为,相较于运动员和作家而言。

    只有艺术家的职业生涯,有可能横跨数十年乃至更久。

    所以即便是相隔十八年,也能使用相同的手法作案。

    不过,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变为了。

    这名凶手究竟是什么类型的艺术家,能够支持进行这样细致的**呢?

    深思了片刻后,林逸迅速睁开了眼睛。

    他开始仔细研究起,那六位女大学生的背景资料。

    包括她们的专业、兴趣以及其他各种可能的细节,以便进行分析判断。

    毕竟如果仅凭想象的话,很难从众多艺术家职业中,准确找出犯罪嫌疑人的**。

    在反复审视后,林逸发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这六名女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气质。

    无论是弹奏吉他、琵琶,还是绘画或参与戏剧表演,这一特点使得他能够初步推测。

    凶手很可能也是来自类似的艺术领域,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