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成都告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噼里啪啦——”

    清晨,西川南部嘉州治所所在的龙游县内不断升起大丛烟雾,无数身穿大礼甲胄的兵卒正在胁迫着甲胄百姓出城。

    蛮兵们三五成群,两名提刀在前引导,两名持枪在后驱逐,还有一名蛮兵则在队伍中间,看管那些试图逃跑的百姓。

    不过五名蛮兵,却能驱赶上百人如犬羊般。

    队伍中的百姓稍有不前,轻者挨蛮兵踹击,重则被鞭挞。

    男人被蛮兵用绳子束缚双手,女子们则是被蛮兵用长绳索系在脖子上,不少女子衣衫破烂,脸色苍白,大多都遭到了蛮兵的侮辱。

    她们被绳索拖挂,不断跌倒,遍身泥土。

    狼狈时,他们朝本族男子看去,却见那些男人各个斜过头去,不敢与他们对视。

    有些女子见了相熟的男子,开口便想要求救,却见男子张口对其辱骂:“汝等怎不投井自缢,好保全这身躯?”

    “如今遭了蛮子侮辱,如何对得起自家耶娘兄弟?”

    “我们……”求救的女子们闻言脸色惨白,不知道该如何辩解,只得低声啜泣。

    蛮子眼见这些男人叫嚷,也不管男子说的什么,提起鞭子便狠狠打在他们身上,用百姓们听不懂的语言骂道:

    “谁让你们说话的,全都给我闭嘴赶路!”

    原本还气焰嚣张的男人们,顿时如鹌鹑般缩了起来,女子们也认清了现实,低着头试图跟上队伍。

    队伍走出街道,来到就近的城门处。

    城门处血腥恶臭弥漫,到处是肢体残缺的尸首。

    城墙根下,官军与蛮军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流入水中,化为五颜六色,十分诡异。

    蛮兵们正在收敛本军兵卒的尸体,而不少苟活下来的官兵则是藏到尸堆中,在身上涂满烂泥和血肉,希望以此躲开蛮兵的注意。

    只是蛮兵们也十分熟练,收敛尸体的同时,不时地用长矛猛刺尸堆,直到里面的人像动物一样蠕动起来,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蛮兵才满意离开了城门处。

    队伍走出龙游县,城外是数万百姓及上万蛮兵,乌泱成群,一眼看不到边。

    不少蛮兵的身上挂有粗布或绢帛所缝制的双肩包、单肩包,包内鼓鼓囊囊,蛮兵们则是喜笑颜开,讨论着各自收获。

    龙游县的百姓双目无神,麻木的任由蛮兵拉扯。

    半个时辰后,蛮军开始拉着被掳掠而来的百姓们往西南边的山岭中走去,队伍延绵三十余。

    期间若是百姓需要拉撒,便唤一声解手,便有蛮兵骂骂咧咧的前来替他们解开手中绳子,监视着他在路旁解决拉撒。

    时间在推移,渐渐从清晨到了午后。

    山岭中还算凉快,但百姓之中并不知道这山岭中为何会有一条宽阔两三丈的土道。

    “窸窸窣窣……”

    忽的,押送百姓的队伍前方也出现了一支军队,但令百姓们失望的是,这支军队仍旧是大礼的蛮军。

    “全都贴墙,给陛下让出路来!”

    有轻骑纵马驰骋而过,口中说着龙游百姓听不懂的语言。

    下一刻蛮兵们好似得了军令,立马挥鞭叫骂着让所有百姓紧贴土道一侧,让出丈许宽的土道供对面的蛮军赶路。

    百姓们在哭嚎中紧贴土道一侧,随后便看着对面的蛮军从他们身旁经过。

    不少蛮兵见到那些衣衫破烂的女子,虽说没有时间泻火,却仍旧伸出手揉捏一番。

    女子们吓得脸色惨白,却不敢动弹,男人们纷纷低下头,佯装看不到这一幕。

    不知过了多久,似乎连天色都渐渐变得昏黄后,这支对向走来的队伍才渐渐消失。

    负责押送的蛮兵们开始叫骂,百姓们又在他们的监督下,沿着土道往山岭深处走去。

    队伍中不断有人低声啜泣,可换来的却是蛮兵的大骂,直到队伍渐渐消失在山道尽头,天色也渐渐由昏黄转为昏暗。

    咸通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大礼清平官赵诺眉开辟山道,领兵攻陷嘉州治下龙游、绥山、峨眉、罗目、平羌等县,大掠数万口工匠百姓返回嶲州。

    祐世隆率军撤出邛崃城战场,转道走嘉州朝成都府攻去。

    消息传至成都府,各州县的世家庶族仓皇逃出,许多百姓还以为是误传,直到各县州兵纷纷举家撤往成都城,百姓们才反应过来,纷纷向北逃亡而去。

    蛮军沿着长江(岷江)向北进军,而消息也在两日后传到了邛崃城。

    “你说什么?!”

    邛崃城内,坐在牙门主位的崔铉摇晃着起身,满脸不可置信。

    站在他面前的都将焦急道:“使相,嘉州已经失陷,蛮军兵锋直抵眉州,距成都已经不足二百里。”

    “请使相准许末将率军中精骑驰援成都,以免成都失陷!”

    “使相!”听到都将的话,亲眷都在成都的帐内诸将纷纷朝崔铉作揖催促。

    崔铉恍惚片刻,整个人如霜打的茄子般摇晃几下,随后才渐渐回过神来。

    “传令,调杨复光率军撤出故桃关,驰往成都而去。”

    “凤翔军、山南西道兵马仍旧驻守故桃关……”

    说到此处,崔铉似乎想到了什么,目光看向几名都将:“黔中道的兵马,如今到了何处?”

    “以成都军碟来看,理应离开成都不过三日,但黔中道军纪败坏,若是留其守城……”

    都将们不免担心自家的亲眷,但崔铉管不了那么多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守住成都。

    “传老夫军令,命黔中道左兵马使索勋率军撤回成都,坚守外郭城。”

    “催促杨复光撤回成都,坚守内城。”

    “此外,都将陈其乾亲自提领黎州两千精骑撤回成都,余下兵马由老夫统帅进军。”

    “若能收复汉源、通望两县,必然能逼蛮军撤退回防。”

    “末将领命!!”

    众将从未如此团结过,这让崔铉十分恼怒。

    若非这些北司安排在西川的将领阳奉阴违,他早就率军收复嶲州了。

    平日里阳奉阴违,如今自家亲眷遭了威胁,反倒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了。

    来不及嘲笑他们,崔铉当即派出轻骑传令,同时派出塘骑侦查蛮军在汉源、通望两县的兵马数量。

    结果如崔铉所料想的一样,祐世隆仅仅留下范脆些所率的五千精骑,另外招募了嶲州、黎州等地的近万群蛮来固守,其余兵马已经被祐世隆带走了。

    得知蛮军情况不佳,崔铉立马调集了黎州、雅州各处兵马,准备一举收复黎州失地和嶲州来逼祐世隆回防。

    一时间,西川各处兵马都调动了起来。

    崔铉原本谋划反攻维州、茂州的计划也宣告破产,改为了谋划黎州和嶲州失地。

    在西川的兵马调动时,祐世隆率军一路北上,成都府集结兵马于眉州彭山江口,试图阻碍蛮军渡过长江(岷江)。

    祐世隆令三军打造渡河舟船,因此耽搁了三日时间,而此时的杨复光已经率军从成都西边一百五十里外的故桃关撤回了成都。

    本就有二三十万人生活的成都城,此时不知涌入了多少百姓。

    各处街道挤满了人,而杨复光所率的八千步卒,几乎没有可供落脚的地方。

    “黔中道左兵马使索勋,见过杨监军!”

    成都外郭小西门前,三十多岁的索勋身穿明光铠朝杨复光作揖行礼,外表看上去如四十岁般老成,说话也不如以前那般高傲了。

    凉州失利后,索勋便被王宗实抛弃,丢到了黔中道担任一州刺史。

    若非大礼入寇黔中道,给予了他重新领兵的机会,他恐怕直到现在还是一个下州刺史。

    黔中道的环境并不好,近百索氏族人南下,不少人都死在了水土不服上。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