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北地太守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林、桑林便是赫连勃勃的离宫遗留。”

    “沧海桑田,竟至于此。”

    “以五百岁为春,此大年也。我辈欲与之匹,可谓悲乎?徐道士,让你搜罗的修仙术找得如何了?算了,先不提这个。”目光所及,成汭收起了逍遥飞扬。

    暖阳下的宽阔农田里,随处可见弯腰、抬起、弯腰的黝黑男女。有自耕者,有被叔嫂、家僮、和尚领着的庸耕者,正在面朝黄土背朝天挖着,刨着……扎辫子的党项、吐谷浑、突厥,蓄发的汉人,清一色的衣不蔽体,死气沉沉。都大唐了,居然还有用石镰、木镐的……

    离得近的田埂上,一排排的皮包骨孺子坐在上面踢腿。看到太守仪仗,纷纷遁入草丛。

    成汭勒住缰绳。

    他也曾有一番豪言壮语。行侠仗义,锄强扶弱,路见不平一声吼。他也曾有一幅展望。大庇所遇寒士得欢颜,保一方小康。但没过几年就……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北地郡得天独厚,其实还行。”公孙寔解说道:“隔壁新秦、庆阳二郡,天时一差,汉人、杂胡无不卖儿卖女,熬野马皮,扒盐泥,景福以前还动辄被武夫打草谷,或强市其畜马,逮走充军,惨得很。”

    “还有使石器、木镐的,这也叫还行?”成汭嗤笑一声,马鞭指着自己:“我辈难道是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子?还是活回了商周?这不卖儿卖女就有鬼了。在其位谋其政,别人才会服你,这是我当逃犯的时候就明白的道理。韩遵这厮篡位数年,就是这么治朔方的?”

    铁器都拿去供军了,民间自然缺乏。

    幽州军能把治下百姓折磨得用泥土铸钱。

    用石器,那都是小儿科了。

    “还有,凉、灵、夏、晋缘边地域一向不缺牲畜,仅朔方一隅,骆驼、牛、羊、马各种存量不下五十万匹。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自辔耕田?”成汭又开了个眼界。

    公孙寔默然无语。

    自耕者的宅地面积不够。

    理所附近的牧场、草场面积有限,军府要养战马,开训练场,育马,大地主再占一部分,就不剩多少了。离得远的地方倒有空场,但如果放牛一来一往需要一天、大半天,得不偿失。

    就养不起畜力。

    不如租,不如借。

    后世八十、九十年代,农村也多得是自己套着绳子耕地的老头、孕妇,几家人划分时段共同供养一头畜力也是普遍现象。

    “这些庸耕者,都为谁庸耕?”成汭又问道。

    “主要是衙兵、衙将,产出不给军府上税,以反哺镇内财政,亦不给圣人上供。”

    成汭傻眼了:“圣人不是收复了朔方吗,我都能来做太守,他为何视而不见?”

    这…

    三万多朔方军,圣人只吸收了一小撮愿意入朝的。剩下的,有造反可能的,圣人暂时也不想招惹。不光朔方,除了被暴力灭亡的岐、邠、同、华,前泾原、夏绥、天德军、凉州、邠宁、鄜延也是这个情况。要对他们搞什么还田、上税,先做好关中大乱、五谷匪的准备吧。

    成汭的脸垮了下来。

    “一部分是自耕者自雇的。一部分是僧道。军府只得加重盘剥,于是更多庄客、佃户产生,依附武夫。”

    “何来僧道?”

    “呃…”公孙寔语塞。

    因为信佛、修仙的人多。

    ——光启中,传授盛光降诸吉祥道场,法师归我府,遵乃于鞠场结坛感应。

    ——相公广造佛事,虔具道场。

    ——兵燹炽兴,所以严敬佛。

    这仅仅是韩遵在的时候。

    “这帮该死的秃驴、狗道士。”成汭微微喟叹:“灵夏之人也是能忍,换我,早反了。”

    这么一个肥沃河原、渠川发达、湖沼湿地遍布的塞上江南如此萎靡,不得物尽其用,实在可惜。

    俺要是为此在这得罪了那帮鸟人,圣人可得为俺撑腰呐!

    “主公,多事之秋,平叛方酣,不宜作为。”公孙寔看他表情变化,劝说道。

    “得了吧!什么狗屁武夫,老子又不是没屠过!我能孤身招募亡命夺秭归,逐蔡贼,把十七户的江陵府变成百废俱兴的乐土,在北地也做得到。此刻起,戒酒,戒…色!”成汭咬牙道。

    “遣使,报与圣人!”

    “一,授我兵权,团练使即可,准我自行募兵万人,由朝廷提供军需。光靠我这一千多亲兵,只能保我不死,当个傀儡。”

    “州县官不够,吏太多。需派官,至少五百。”

    “可将州衙的司法参军剥离,单设司法使,总管州县法务。”

    “……”

    “徐道士?再问问鬼,圣人会不会答应我?不答应我就懒得上奏了。还有,某年某月会有贼胚作乱?也问问。一个荆州、一个郡就这么恼火,也不知圣人怎么过来的,他活得苦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