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他的事迹,堆积如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场的几人顿时躬身。

    孙策也没有不悦,松了口气,好歹是分了点好处给江东的,毕竟虞翻也是出身江东嘛。

    许泽扫了四周一眼,看很多将领都兴致缺缺有点遗憾,又笑道:“我此次回许都,除了破获一件贪腐鬻学的大案之外,还征筹得了两亿两千四百万钱,随商会在一个半月内,送到扬州。”

    “到时,分给诸位强军、犒赏。”

    “好,好!”

    “这个好!子泓,随你安排!你想如何安排三叔都行!不,三哥三哥。”

    张飞等人一扫阴霾,这下好了,又有仗打,又有钱分。

    不胜都不行。

    孙策和周瑜对视了一眼,满脸茫然。

    两人是第一次参与许泽的文武大会,商讨征战大计,观感上就和江东截然不同。

    你们平时都是这么商议的吗?

    特么仗还没打,先动员,钱都分上了,这几个大饼一画,满堂武将嗷嗷乱叫,笑得就像是已经打赢了似的。

    “等等,在下有一事不明!”随孙策而来的一位谋臣秦松抬起了手,诚恳的问道:“君侯资征筹为军费,想来是等同于向后将军或者少府请资助,那若是未曾用完,或者交州归降了,这些钱不需要返回国库吗?”

    我们大汉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可以给你随意造。

    真要这样,你哪一日直接弄一个十万万的巨额征筹,然后花几千万把事情办了,余下九万万岂不是直接揣兜?

    孙策和周瑜也盯着许泽,他们想知道凭什么,凭什么你就这么受宠。

    天子、丞相、满朝文武,都宠着你一个人,为所欲为?

    许泽理所应当的摊开手:“要强军啊,实不相瞒,我还兼职了一任期的考工令呢,许都很多军工坊,全是我的人。”

    “征筹用于征战交州,交州若降,余下钱财分为两处,一处是战后抚须,治理交州;另一处是强军改器,威慑一方。”

    “每一步都要走得稳固,铁马金戈出话权,总之,名目一变即可,征筹的红利则是逐年分给他们,每家都会有利润。”

    “当然了,任何一家若是日后犯了事,这利润就停了。”

    “哦!!!”

    孙策、周瑜、秦松,乃至是坐在许泽身边的杨修都猛地惊醒,一瞬间肃然起敬。

    原来真正的目的在这里!

    贾诩看着这一幕微微一笑,默默摇头,原来你们都看不出来啊,老夫还以为明白人很多呢。

    不知道孔明,明不明白此节。

    征筹这件事,本质就是下套,将利益捆绑向扬州军队,一方面减轻北方宗亲兵马的防备负担,让丞相可以更好的掌控各家族,遏制其膨胀增长。

    另一方面,便是让他们各大家族形成沉没成本,不投则心痒,投了就要上船,一个征筹承诺的回馈利润大致在三成,而这三成加上本钱要在十年内逐渐归还。

    十年之内,又会源源不断的生出新的征筹,这就意味着这个年限会永无止境。

    换句话说,想拿回钱,就忠诚。

    不忠诚,那就便宜许君侯了,可不是他不讲诚信,而是你们自己要交恶。

    “你这征筹……要是以后越来越多,各家都跟了你,岂不是你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孙策最后想明白,还是头皮发麻,满脸震撼的盯着许泽。

    这时,许泽举起了一觥酒,面色郑重的道:“其实,这就要看诸位英豪了。”

    “如果哪一日,我们打了败仗,扬州家底全部打空,连守城都难,再被荆州、交州趁虚而入,弄得民不聊生,那会如何呢?”

    “那些世家,会想方设法的吞了我许子泓,第一时间将我的家产分食,而后再举任官吏进入扬州,数年之内从扬州百姓身上,狠狠地榨取回去。”

    “……”

    这番话,令人深思,发人深省,也是颇为后怕,秦松、贾诩等善于审时度势的谋臣默默点头。

    是啊,这种光耀、信任、荣华,全都是建立在许子泓身上的,或者说是建立在许子泓常胜的基础上的。

    一旦颓势,压力将会倍增,而一旦家底打空,许泽面对的一定是万丈深渊,他回头是没有路的。

    “哼,绝无此种可能,”孙策举起酒觥回应,吼声如雷:“扬州必胜。”

    “必胜!!!”

    ……

    “嗯,嗯,和荆州不要再交战了,莫名其妙……”

    交州,士燮一袭褐色长袍,穿着简单朴素,束冠横钗,胡须整齐,此时正在盯着手中的战报,眉头紧皱。

    “不妥,不妥,本身交州兵甲不足八万,骑兵甚少,战船亦只能自守有余,和荆州雄兵交锋,终归是要损兵折将,百姓不安。”

    “而且,这荆州刘表,一看便是想灭我交州去立功,好投靠许都。”

    “实在是谄媚卑贱之徒,刘景升枉为英雄之名!”

    为了自己的前途,居然杀我使者,早知道不从荆州起行了。

    但是从扬州更加危险,早就有兵马在边境虎视眈眈,还得罪了那个许子泓。

    “这许子泓的情报收集了多少?怎么最近还不送来?”

    士燮虽然身在交州,没有进取之心,只想着扎根于此经营几代,以后可以携家族卖与中兴帝王,换取一个百年名族。

    但是,他对于各方诸侯的风评,一些大战的始末,以及中原的局势,都会想办法去搜集。

    许泽到了扬州后,他还没来得及问,只知道是个年轻人,战功很高,据说任期两年,是来捞政绩然后回去出任三公九卿的。

    后来又得到情报,他是在北方战场上被撤下来的,那意思就更加明显了,三公九卿是给他的补偿,北方那可是打袁绍啊,眼看要赢了,功劳当然要给曹氏宗亲,至于外姓功勋,那就去京师享大权即可。

    这么看,士燮觉得很合理,许泽应该是个善战的大功臣,农耕也有些能耐。

    可是,两年任期过去,扬州越发富足,许泽治政的颂扬是越来越多,早已超出了大部分官吏,直追古贤。

    那就不一样了,所以士燮派出了大量的探哨去搜集,想深刻了解此人。

    没想到这一等,到今日还没编成。

    “呃……他的情报,”跟前的中年人面露难色,“有点多……”

    “多?能有多少?”

    “堆积如山了,难以编纂……可装五六车了……”

章节目录